莫迪(Narendra Modi)政府在美國領導針對中國的遏制戰略三年調整中,一直處於學習階段。印度聯同美國對中國採取強硬立場,這種立場是以侵略性民族主義為中心的。中印關係急劇惡化,去年夏天在喜馬拉雅山的對峙更險些釀成戰事。亞洲時報(
ATimes.com
)報導
諷刺的是,這種對決最終引發了印度重新檢視對待中國的政策。當然也有其他原因使修正調整的鐘聲響起 - 面對中國愈來愈自信地擴大在南亞的足跡,印度必須在自己的社區中站穩腳跟;加上印度對特朗普政府日益失望;中國與東盟的關係有所改善;最重要的是,印度意識到中國的崛起是地緣政治現實。
為展開中印之間的新對話,印度外交部長秘書顧凱傑(Vijay Gokhale)上月在北京進行了一項開拓性的訪問。他在上海合作組織峰會(Shanghai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 summit)期間,為總理莫迪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奠定會議基礎,準備於6月在中國青島進行會談。
從中國的角度來看,莫迪政府在西藏問題、南中國海爭議和「一個中國政策」上超越了底線。新德里已干涉到南中國海的領土爭端、加上允許在中國邊境附近懸掛西藏獨立旗、不時與達賴喇嘛會面亦被北京視為輕蔑等等。莫迪甚至向蒙古提供10億美元貸款,促使烏蘭巴托挺身對抗北京。去年夏天,印度軍隊進入中國和不丹所宣稱的領土。
北京認為這些行動都會影響其核心利益。當美國和印度復興四方聯盟(Quad)時,中印關係便會達至最低點。北京認為該聯盟是對抗其崛起的舉措,因此中國對印度的態度已經變得強硬起來。
對印度來說,最重要的是,在夏季不會在喜 馬拉雅山再出現對峙情況。但印度對華政策的轉機也對美印關係目前的發展有重大影響。他們大肆吹捧的「定義合作夥伴關係」看來有點懶散。美國總統特朗普對莫迪鍾愛的「印度製造」項目毫無興趣。同時,他開始嘲諷莫迪公開表示不願意合作推進「美國第一」。
把印度全盤投資都放在美國的成效一直也很可疑,以如今的狀態來說更甚,因為特朗普政府缺乏任何長期戰略。印度正在復行對中國的獨立政策,使其能夠在關係中追求特定利益,而非陷入像四國聯盟般的空洞演習中,純粹為了刺激中國。
但最大問題是,莫迪冷待達賴喇嘛,以及在南中國海上讓步能否為中印關係破冰仍是未知之數。中國並不著急,習近平在六月與莫迪的會晤將成為一個決定性的時刻。
撰文:評論員M.K. Bhadrakumar
原文:
http://www.atimes.com/article/americas-quad-not-priority-india/
相片:AF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