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警方昨日通報了“人人影視字幕組”侵權案的調查結果。2020年9月,警方發現有人通過“人人影視字幕組”網站和客戶端提供疑似侵權影視作品的在線觀看和離線下載。經與相關著作權權利人聯繫,上述影視作品未取得著作權權利人的授權或許可。經過三個月偵查,上海警方抓獲以樑某爲首的犯罪嫌疑人14名,查處涉案公司三家,查獲作案用手機20部和電腦主機、服務器12臺,涉案金額1600餘萬元。
#人人影視字幕組因盜版視頻被查# 迅速登上微博熱搜。諸多網友對國內最大的字幕組被查表示惋惜,該案亦讓長期在法律灰色地帶遊走的字幕與影視資源下載服務再度陷入輿論的風口浪尖——自寬帶網絡大範圍普及以來,字幕組是中國觀衆第一時間接觸海外最新影視劇作品的重要甚至是唯一渠道,然而版權問題也一直是字幕組發展壯大的隱患。據界面新聞報道,加拿大華裔留學生小鬼神於2003年創立YYeTs字幕組,爲人人影視的前身。此後,這家免費分享影視資源的字幕網站經歷了多次版權風波。
人人影視(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2014年,人人影視因版權問題遭到美國電影協會(Motion Picture Association of America)調查。該協會發布的一份全球音像盜版調查報告中,人人影視出現在了提供盜版下載鏈接的網站“黑名單”上。同年4月,有關部門針對在線視頻網站發佈政策,要求所有海外電視劇必須先將整季劇集內容提交審覈方可在線發佈,這意味着中國觀衆不再能夠與海外觀衆同步收看最新劇集。爲此,“爲愛發電”的中國字幕組受到了外國媒體的注意。美國娛樂行業媒體Variety一篇2015年的報道指出,“雖然獲取(海外影視)內容是盜版行爲,但字幕組的運營方通常不是那些利慾薰心的宵小無賴,而是粉絲羣體。”
一位字幕組成員Heeche Chen在接受Variety採訪時表示,雖然字幕組清楚搬運海外影視內容背後的侵權風險,但其存在的確促進了中國觀衆對海外娛樂產品的瞭解。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嚴鋒在微博中表示,字幕組是對中國文化產生了巨大影響的第四次大規模翻譯活動,它們自發組織翻譯海量影視和網絡學習材料,爲“打開世界大門”貢獻了巨大力量。
事實上,在全球化和互聯網技術讓信息交流日益加快的當下,無論是在中國還是海外,字幕和翻譯服務都是一種剛需,各種形式的字幕組亦在全球各地應運而生,其運作方式和翻譯技巧早就是傳媒、翻譯等領域學者的研究對象。在條件成熟的情況下,一些字幕翻譯志願者組織順利轉型爲按需服務平臺,將視頻內容高效地翻譯成儘可能多的語言,擴大了內容的全球影響力。另外研究也發現,中國譯者在字幕翻譯中的諸多創新——如使用本土化語言、加入註釋——爲觀衆快速理解外國文化語境提供了便利,拓寬了傳統翻譯方法的思路。
從志願者組織到按需服務平臺:字幕組的過去與現在
“字幕組”(fansubbing groups)通常是指“粉絲爲粉絲的翻譯”,即影視劇粉絲以非盈利目的自發組織起來,爲未經授權的電視劇集及電影配上翻譯字幕,進行在線分享。作爲“衆籌式翻譯”(crowdsourced translation)的先驅,字幕組的高效引起了學者的廣泛關注。
根據上海交通大學影視翻譯研究學者王定坤的考證,最早的中國字幕組出現於2001年,當時寬帶網絡開始在全國各大城市鋪開,一些中國網友開始自發翻譯海外動畫劇集。2001-2003年間,一些網友將動畫片單集剪輯爲更短的視頻片段,配上字幕發佈在BBS上,或使用QQ進行分享。2003年,美國情景喜劇《老友記》通過互聯網和盜版DVD進入中國觀衆視野。隨着該劇的走紅,粉絲創立了一個名爲“F6”的論壇,它亦標誌着中國本土“飯制翻譯”美國電視劇的出現,“美劇”一詞也就此進入了中文詞彙。
在調研中王定坤發現,以YYeTs爲代表的字幕組有着嚴密的組織結構和合作模式。通常字幕組會招募在北美生活的志願者作爲“生番提供者”,錄製新近播出的影視劇、轉錄視頻附帶的隱藏式字幕。錄製好的視頻資料將被髮送給不同的翻譯和視頻轉制製作組,多名譯者協作翻譯視頻字幕,經編輯審覈後,另一組志願者會根據視頻的時間軸製作字幕版視頻,後期製作團隊將視頻文件轉製爲可供下載的高清視頻版本或配上特效字幕。最後,字幕組的高級成員會將製作完成的視頻文件上傳到各種網站上。
值得注意的是,要加入字幕組成爲志願者團隊中的一員,報名者需要通過培訓和考試,證明自己具備字幕組工作的能力與素質。在這個過程中,字幕組形成了一個高度垂直緊密的等級體系,讓成員得以爲彼此的工作持續提供支持與幫助、提高新加入者的翻譯和技術水平。
2008年後,中國加大了打擊網絡盜版資源分享網站的力度,一些字幕組於是開始與視頻網站合作,尋求合法的活動空間。在2010年左右,人人影視接受網易的委託,與西安外國語大學英文學院合作翻譯了一系列耶魯大學公開課視頻。《人民日報》英文版在一篇報道中將人人影視稱爲“中國頂尖志願者翻譯團隊”,對該團隊爲促進國際學術交流做出的貢獻表示認可。
網易曾與人人字幕展開一系列合作(圖片來源:網易科技)
在海外,類似的字幕組也不斷出現,一些佼佼者成功由最初的志願者團隊轉型爲合法商業機構,新加坡創業公司Viki就是其中之一。據Variety報道,該司首席執行官Tammy Nam將Viki形容爲全球版的Hulu,它已能夠將來自亞洲和美國的影視劇翻譯成200多種語言。Viki直接與製片公司和視頻播放網站達成商業合作,委託志願者進行字幕翻譯,並在自己的流媒體平臺上進行播放。用戶可支付3.99美元的月費,獲得無廣告播放服務。與此同時,Viki還與瀕危語言拯救研究所(Living Tongues Institute for Endangered Languages)合作,爲保護瀕臨失傳的小語種提供技術支持。
如果你看過TED演講,或許注意到了TED官方網站上的演講視頻附有全球各大主要語言的字幕翻譯,而這其實是一個名爲“Amara”的字幕組的功勞。Amara在2011年嶄露頭角——在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發生事故期間,人們使用Amara翻譯和分享信息。當年年末,TED與Amara達成合作,成立“開放翻譯項目”(Open Translation Project)志願者社羣。如今該項目在全球擁有5萬多名成員,將10萬多篇演講翻譯成了超過116種語言。
作爲“衆籌式翻譯”的先驅,字幕組的高效引起了學者的廣泛關注(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2013年,一家電影發行公司找到Amara,表達了付費購買電影字幕翻譯服務的意願。Amara順勢推出按需Amara(AOD),在志願者社羣中招募對有償工作感興趣的人。很快,Amara就招募到了大約200人。2015年,Amara第一次實現收支平衡。如今Amara的按需團隊已超過3000人,平均每月約有350人在Amara上做字幕和翻譯任務,從大型科技公司到在線教育平臺,客戶類型多種多樣。據人類學家瑪麗·L.格雷(Mary L. Gray)和計算機科學家西達爾特·蘇里(Siddharth Suri)的觀察,“Amara的與衆不同之處在於,它在提供有償工作的同時,也繼續爲人們提供志願服務的機會。在任何時候,人們都可以爲了一項事業提供翻譯的專業知識,這對他們來說比金錢更重要。”
背景註釋與玩文化梗:字幕組的翻譯創新
“民間高手在字幕組”是許多人對字幕組的印象——除了翻譯速度快以外(中國網友最快能在24小時之內看到國外播出的最新劇集),各種“神翻譯”也屢屢引起網友熱議。王定坤注意到,翻譯組擅長以各種註釋技巧爲中國觀衆提供文化背景解釋,創造性地使用本土語言表達習慣來翻譯字幕,在最大程度上降低人們理解陌生語境的難度。
觀察人人影視出品的譯製視頻,王定坤發現了一些註釋技巧。一種是在字幕中以相同的字體風格插入註釋,比如在《生活大爆炸》第四季第二集中,劇中角色提及了斯蒂夫·沃茲尼亞克,他在美國或許是個家喻戶曉的人物,但對中國觀衆來說卻較爲陌生,於是中文字幕裏用括號標註出了此人爲蘋果公司創始人之一。
另一種註釋在視覺設計上更加靈活多變。爲了儘可能減少翻譯的視覺突兀感,字幕組會打破畫面下方呈現字幕的慣例,將翻譯文字與視頻畫面有機結合,比如在劇中角色查看網頁時,直接在網頁場景中翻譯網頁內容。
如果需要補充說明的內容過多無法與劇情同步呈現,字幕組也會在劇終時以“腳註”形式呈現註釋,讓對故事背景有興趣的觀衆能夠在更充裕的時間裏將注意力放在註釋上。比如在《紙牌屋》第一季第二集的片尾字幕滾動畫面中,字幕組插入一段註釋,解釋了該集片頭之後跟男主角弗朗西斯·安德伍德吃飯的兩位政客分別是誰,並補充說明劇集播出之時美國衆議院的實際多數黨是共和黨,強調了劇集與現實的不同。
更吸引觀衆注意、令人津津樂道的翻譯創新是字幕組的“玩梗”,即用本土化的語言使外國語境去陌生化,拉近中國觀衆與非本土故事之間的距離。這常常與“翻譯腔”濃重或正經刻板的官方翻譯形成某種鮮明反差。
人人影視(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王定坤注意到,由於字幕組“神翻譯”得到了中國觀衆的普遍好評,這種不拘一格的翻譯創意也被官方翻譯所借鑑,近年來,不少在國內公映的好萊塢大片也開始使用這種生動活潑的語言進行字幕翻譯。比如在2011年上映的《里約大冒險》中,“Do you think I'm an idiot”被譯爲“你們把我當成腦殘了”,“I don't know what's going on here”被譯爲“我是來打醬油的”。在某些情況下,官方翻譯在“玩梗”的道路上甚至走得比字幕組更遠,比如在2012年上映的《馬達加斯加3》中,官方字幕借用初代網紅鳳姐的梗,將“That is one ugly, mug-ugly lady”一句譯爲“這是麻辣鳳姐吧”,而人人影視對該句的翻譯爲“那女人真是醜得驚天地泣鬼神”,只是用中國人熟悉的語言形式將原句的意思表達出來。
尾聲
從21世紀初至今的近20年時間裏,字幕組吸引了許許多多出於熱愛自願投入翻譯工作的年輕人,在他們的努力下,中國觀衆得以接觸到大量不同語種的影視作品,讓觀看海外影視作品成爲當代中國年輕人文化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由於種種原因,字幕組是否以及如何能夠繼續生存下去被打上了大大的問號。他們曾被譽爲互聯網時代的“盜火者”,隨着人人影視的“倒掉”,如今竟一語成讖。我們不禁要問,何時那些充滿熱情和無私精神的人能夠無所顧慮、自由自在地爲字幕翻譯提供專業知識,在觀衆的好評中獲得金錢無法比擬的成就感?
(來源:界面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