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日報 | 美國總統大選即將塵埃落定,這次民調還會“打臉”嗎?

亞太日報

text

亞太日報特約評論員徐劍梅華盛頓報道

11月3日美國選舉日即將來臨。一年來,謀求連任的美國總統特朗普在全國和多數搖擺州民調中一直落後於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

鑑於2016年大選情況,民主黨和美國媒體普遍對民調結果態度慎重。民主黨尤其擔心對拜登有利的民調結果會導致很多選民放棄投票(2016年就出現這種狀況)。美利堅大學傳播學教授約瑟夫·坎貝爾說,2016年的選舉結果,削弱了美國人對民調的信任。曾經擔任國會參議院少數黨(民主黨)領袖查爾斯·舒默助手的民主黨競選策略顧問麥克·莫雷說:“2016年之後,即使(民調)數據描繪了一幅清晰的畫面,民主黨人也不再會對自己的競選處境有信心了。”

實際上,美國民調界並不承認2016年的全美民調發生了重大錯誤(事實是選舉結果在選舉日前夕進行的民調誤差範圍內),但承認在一些關鍵搖擺州的州級民調出現嚴重失誤。美國民意研究協會(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Public Opinion Research)的選舉後調查顯示,州內民調對沒有大學學歷的選民“採樣不足”,這些選民在2016年踊躍支持特朗普,導致2016年大選中選民出現“文憑分化”--受教育程度成爲選民投票選擇的一個重要分野。

_113951166_index_promo_simple_guide_976_v2.png

皮尤研究中心民調專家考特妮·肯尼迪在2016年大選後接受記者採訪時,曾經頗爲遺憾地談到,在2016年大選投票日之前一週,因認爲選情較爲明朗,皮尤中心沒有進行新的民調。在2016年大選中,民調界對威斯康星州尤爲忽略,當時的民主黨總統競選人希拉里幾乎沒在威斯康星舉行過競選集會,民調機構在威斯康星州進行的州級民調很少。距大選投票日不到兩週時,時任聯邦調查局長科米一度宣佈重新調查希拉里郵件門,致使希拉里的民意支持率陡然下跌。由於當時仍存在大量搖擺選民(約佔選民15%,,今年比例則低得多),這一“十月驚奇”對選民投票意向的影響未能被民調機構發現。公衆輿論裏,希拉里在大選民調中大幅領先的印象直到全美多數投票站關閉時仍占主導地位。

今年這些情況都沒有發生,沒有不利於拜登的重大“十月驚奇”,多數選民也沒有“捏着鼻子投票”的困擾,很早就做出決定,選舉前民意波動性大爲減少。不乏媒體和民調專家指出,2016年時的搖擺選民中,很多人決定今年支持拜登;拜登在全國民調中的支持率一直比希拉里高出4到6個百分點,領先優勢比2016年時的希拉里更大、更穩定,甚至也比30多年來美國大選中任何一位總統候選人的領先優勢都更加穩定。

在2020年大選中,美國主流民調明顯渴望一雪2016年“前恥”,民調方法進行了很多改進。針對“不說真話和沉默選民”調整了調查權重,把各族裔羣體受教育程度作爲重要權重因子,一些民調還考慮到受過大學教育的選民更可能居住在城市和郊區,把地理位置因素納入民調評估中。

今年大選中,美國參與開展民調的機構和新的民調模型增加了不少,民調機構還肉眼可見地密集增加了在大選最後階段和關鍵搖擺州的民調。一週來,各種全國和關鍵搖擺州民調結果幾乎無日無之。不僅如此,民調界的慎重甚至產生另一種可能,即權重調整或許過度,削弱了預測到拜登取得更大優勢選舉勝利的可能性。

不過,需要指出的是,新冠疫情帶來的投票方式和計票規則等方面的改變,郵票和提前投票數量創紀錄的增長,增加了很多不確定性,對今年民調準確度構成另類挑戰。此外,應該理性地認識到,民調有誤差和失誤是正常的,糾正了過去的失誤,不等於不會出現新的失誤。事實上,百分之百準確的民意調查恐怕並不存在。開展民調時,樣本和加權設計非常重要,十分考驗民調設計者的水平,各家民調公司的民調質量因而並不整齊,有些民調機構還受到黨派立場影響。

article-5f71ab751dd1e.jpg

民調機構特拉法加集團(Trafalgar Group)在2016年大選時預測到關鍵搖擺州佛羅里達、賓夕法尼亞和密歇根州將倒向特朗普,並把特朗普送入白宮。今年大選投票日臨近之際,這家總部位於亞特蘭大的諮詢公司再度表示,特朗普的支持率比傳統民調顯示的要強大。公司負責人羅伯特•卡哈里(Robert Cahaly)日前在接受《華爾街日報》採訪時說,這家公司針對很多選民在民調中未說真話的現象,將無法根除的“社會理想性偏見”(受訪者傾向於說出他們認爲對方想聽的話而未必是真話,因而會扭曲事實)對民調結果真實性的影響儘可能減少到最低程度。卡哈里批評說,美國多數民調機構過於依賴電話調查,但“很多人不會在電話上告訴陌生人他們將投票給誰”,很多選民拒接民調機構電話,有些民調機構問題太多,但大多數美國人並不喜歡錶達自己政治觀點。

10月28日,特拉法加集團發佈它在賓州進行的民調結果,顯示特朗普在這個關鍵搖擺州反超拜登0.8個百分點。不過,這家機構對2018年中期選舉時佐治亞州長選舉的民調與最終結果出入較大。

今年美國民調是否會再度“丟臉”,很快便將揭曉。但不管是否預測準確,或許人們都應該換一個角度思考民調的真正意義和價值。正如考特妮·肯尼迪所說,實際上,民意調查“不是用來預測選舉的”,不應期望民調結果成爲“選舉神諭”。她說,民意調查“是社會獲取公衆意見的最佳工具”,如果能夠正確地使用和解讀民意調查,民調對政府決策、社會發展和民生改善都有着重要價值。例如,在新冠疫情中,民調能夠幫助決策者和民衆更好地瞭解疫情對人們健康、工作、生活和心理狀態的影響以及對政府疫情應對的看法。

美國公共廣播公司(PBS)記者Laura Santhanam撰文介紹說,關於民意調查,一個典型比喻是,你不需要喝掉一整鍋湯才知道味道,喝一勺足矣。同樣地,不需要訪問所有人來了解公衆的普遍看法。Santhanam說,民調機構通常採取兩種樣本抽取方法--基於概率的方法和非基於概率的方法。使用概率方法意味着目標人羣中的任何人都有機會被調查,調查者計算誤差幅度,讓你瞭解全部人羣的反應接近真相的程度。誤差範圍越小,民調結果就越可靠,但仍有可能出錯。非概率方法不隨機選擇參與者或測量誤差幅度,而取決於誰比較容易成爲受訪對象。比如誰可能接受某些在線調查,或者假設你在水果店前站一天,讓每個進店的人說出他們最喜歡的水果。你能瞭解這一天這家店有多少顧客喜歡橙子,但不能據此斷定這個城市有多少人也喜歡吃橙子。

此外,任何民調都具有即時性,是民調進行之時的“民意快照”,需要注意它們的保鮮期是有限的。在民調之後發生的重要事件,可能改變人們的思維、感受,並最終改變他們的行爲。例如2016年大選時科米重啓希拉里郵件門調查的“十月驚奇”。

美國538民調分析網站的創建者、統計學家內特·西爾弗在反思2016年大選民調的失誤時曾經指出:“需要明確的是,如果民調本身受到太多指責,那麼對民調的誤解和誤報就是這一事件的主要部分。”

(來源:亞太日報 APD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