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日報 | 切爾諾貝利爆發激戰,核災將來臨?

亞太日報

text

亞太日報 艾仁

據雅虎新聞報道,烏克蘭內務部副部長安東·赫拉申科稱,俄羅斯軍隊已進入切爾諾貝利禁區——“地球上放射性最強的地方之一”。

隨後,烏克蘭總統則連斯基證實了這一說法,並警告說如果俄軍繼續入侵,悲劇可能重演。他在推特上寫道:“我們的衛士正在獻出生命,以避免1986年的悲劇不會重演……這是對整個歐洲的宣戰。”

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位於基輔以北約130公里處,其4號機組反應堆在1986年發生爆炸,造成迄今爲止世界上最嚴重的核泄漏事故。事故發生後,核電站周圍半徑32公里的“隔離區”內,36年來基本沒有生命存在。

2.jpg

世界核協會去年發佈的報告顯示,被摧毀的反應堆底部仍有大約200噸燃料,會對環境造成危害。蘇聯曾耗時200多天建造一座“石棺”,將4號反應堆封存,烏克蘭政府又在2017年加蓋了掩體,但隨着時間推移,“石棺”惡化,變得不穩定。

一位輻射安全專家告訴雅虎新聞,如果切爾諾貝利遭到襲擊,“輻射可能污染空氣、土壤和水道,不僅影響到烏克蘭,還將影響俄羅斯和歐洲大部分地區”。烏克蘭外長庫列巴也警告說,切爾諾貝利可能會引發“又一場生態災難”。

一些分析人士指出,俄羅斯真正感興趣的是切爾諾貝利的戰略地理位置。

杜魯門國家安全項目學者薩曼莎·特納告訴BBC,切爾諾貝利能給俄軍一條通往第聶伯河的走廊,該河流北通白俄羅斯,向南連接基輔。控制切爾諾貝利雖不能“決定戰鬥的勝負”,但“在軍隊調動和控制戰略要地方面”,可以爲俄軍打開不同的路徑。

切爾諾貝利1.jpg

英國亨利·傑克遜學會的研究院塔拉斯·庫齊奧認爲,外界常常將1986年的爆炸和蘇聯的最終解體聯繫在一起,普京又一直對蘇聯解體耿耿於懷,因此奪取切爾諾貝利會被視作普京獲勝的最好象徵。

俄羅斯國防部發言人科納申科夫25日表示,俄羅斯空降兵已完全控制了切爾諾貝利核電站地區,並與烏方核電站保護營軍人就共同保障核電站設施達成協議。

同日,國際原子能機構通報稱,切爾諾貝利核電站所在地區輻射水平較低,仍在相關範圍之內,不會對公衆構成任何威脅。

(來源:亞太日報APD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