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下的世衛大會備受矚目

亞太日報

text

作者:韓一元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世界政治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第73屆世界衛生大會將於5月18至19日舉行。世衛大會是世衛組織的最高決策機構,其職能是決定世衛組織的政策、任命總幹事、監督財政政策,以及審查和批准規劃預算方案,一般於每年5月在瑞士日內瓦舉行。194個會員國均派代表團參加大會。

由於當前正值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今年的大會以視頻會議方式舉行,會議議程被最大限度精簡,僅保留了討論新冠肺炎疫情、選舉衛生大會主席、執行委員會選舉等必要議題,會期也由此前的一週左右縮短爲兩天。世衛組織稱這種工作安排“既是對資源的審慎使用,也是對本組織當前工作重點的反映”。

政治紛爭籠罩下的世衛大會

對於正處於輿論風口浪尖的世衛組織而言,此次大會在召開之前就備受關注,各種勢力蠢蠢欲動,大國博弈奪人眼球。

一是此次大會適逢全球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關鍵時期,美國卻逆勢獨行,危及國際合作。疫情嚴峻複雜,全球確診已超400萬例,各國遭遇空前挑戰。世衛肩負着指導和協調全球衛生事業的艱鉅任務,卻在此次疫情期間意外捲入政治紛爭。

美指責世衛“防疫不力”“以中國爲中心”,啓動對世衛及總幹事譚德塞的調查,並以資金問題要挾世衛。近日,美更是不顧防疫大局,不僅公開拒絕參加多個國際抗疫峯會,還反對安理會呼籲衝突地區停火抗疫的決議,只因該決議草案間接包含有關支持世衛組織的措辭。美及其盟友或利用此次大會繼續炒作調查病毒源頭等議題。

在此背景下,此次大會承擔着凝聚各方團結、推動國際合作的艱鉅任務,譚德塞總幹事將就應對新冠肺炎大流行問題發表講話也備受矚目。

二是個別國家炒作臺灣參加世衛大會問題。美大打“臺灣牌”,表面上是幫助臺當局開拓“國際空間”,實際是利用臺灣議題刺激中國,企圖轉移焦點,以掩飾自身抗疫不力。特朗普於3月便籤署了所謂《臺北法案》,呼籲美協助臺灣參與國際組織。

隨着世衛大會日期臨近,少數挺臺勢力加大力度操弄臺灣議題。美參議院通過法案,要求國務卿爲臺灣重獲世衛組織觀察員地位制定戰略,蓬佩奧聲稱總幹事譚德塞有權對臺發出邀請函。尼加拉瓜、斯威士蘭等13個臺所謂“邦交國”已向世衛提交邀請臺參加世衛大會的提案,美、澳、新等西方大國也口頭表示支持。

可以預料,支持臺參加世衛大會的提案很難在短時間內交付表決,也不可能獲得多數支持,但挺臺勢力將在大會期間大力炒作該議題,世衛各成員國也將被迫在中美之間選邊站,大會順利進行與國際抗疫合作面臨嚴峻挑戰。

維護全球公共衛生安全應摒棄意識形態偏見

世衛組織作爲全球最大的政府間公共衛生組織,自1948年成立以來,在促進疾病防治、協助成員國改善衛生體系、推動確定衛生國際標準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就。但作爲聯合國系統的一員,世衛組織亦是二戰後雅爾塔體系的產物,因此也逃不開戰後建立的諸多國際組織的通病——其運作很大程度上依靠成員國共識與合作,自身權威不足,長期面臨資金短缺、議程超載等問題,亦難以迴避大國博弈和地緣衝突的影響。正因如此,世衛在應對此次疫情的過程中頗爲“出力不討好”。

然而,在全球化深入發展的今天,公共衛生安全威脅加劇,類似新冠肺炎疫情這樣的全球公共衛生危機不會是最後一次。各方需自覺維護和加強世衛組織權威,健全完善以其爲核心的全球公共衛生治理機制,提升人類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片面採取“甩鍋”和“追責”態度,甚至謀劃另起爐竈,只會令全球公共衛生治理陷入惡性循環,極大威脅全人類健康。

與美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方一如既往支持世衛組織繼續發揮協調全球抗疫的核心作用,不僅積極參加世衛發起的各項抗疫合作倡議,還宣佈在此前向世衛組織捐款2000萬美元基礎上,再追加3000萬美元捐款,用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以及支持發展中國家衛生體系建設等工作。回望冷戰時期,美蘇尚能爲根除天花摒棄前嫌、通力合作,最終達成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成功消滅一種重要傳染疾病的成就。在全球互聯互通的今天,美國等少數國家更應放棄意識形態偏見,以人類健康爲先,以國際合作爲重,爲維護全球公共衛生安全貢獻力量。

(來源: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