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口流向正在發生變化,成渝地區將可能成爲人口聚集新的一極。
2月27日,成都市統計局發佈,2019年末成都市常住人口爲1658.1萬人,比2018年增加了25.1萬人。重慶市此前也發佈,2019年重慶全市常住人口3124.32萬人,比上年增加22.53萬人。
第一財經梳理最近5年的數據,成都和重慶兩個西部特大中心城市,兩地合計幾乎每年都增加近50萬人,甚至超過,其人口新增規模在全國城市中領先。尤其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帶動下,成渝將可能成爲中國人口流向新的目的地。
成渝常住人口持續大增
第一財經梳理,2015-2019年,重慶市常住人口分別增長了25.15萬、31.88萬、27萬、26.63萬、22.53萬。因爲2016年,簡陽市劃歸成都市代管,人口數據範圍有變。成都市2015年、2017年、2018年、2019年分別增長了23萬、12.67萬、28.53萬、25.1萬。
成渝兩個城市人口增長數據在全國也是領先的。以2018年爲例,在全國城市人口增量排名中,成都和重慶分別居第五六位。排在深圳、廣州、西安和杭州之後。
華東師範大學社會發展學院院長丁金宏向第一財經表示,國家實施新的生育政策會帶來人口的增長,當然,每年二三十萬人的增長扣除人口自然增長因素也是很高的,說明西部地區機會多了,很多人口流向就在本省轉移。
四川省社科院研究員郭曉鳴向第一財經表示,成渝兩個城市之所以持續人口聚焦,產業發展聚集是一個重要原因,產業規模擴張帶來了人口的增長。改革開放之後,沿海地區以土地價格低、原材料價格低,尤其是是勞動力價格低,吸引“三來一補”產業。現在他們在這些方面的優勢逐漸喪失,形成產業向中西部地區轉移,因此,成渝地區勞動力需求大增。
不僅如此,郭曉鳴表示,由於成渝具有特殊的區位條件,四川是擁有8000多萬的人口大省,省內農村勞動力轉移是重要來源,四川在2016年出現了省內轉移超過省外轉移。另外,成渝又是特大中心城市,這帶來了在高端人才吸引上的優勢。
實際上,最近幾年,作爲人口流出大省的四川,人口返流現象也十分明顯。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四川常住人口爲8329萬人,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四川常住人口已經降爲8041萬人,10年淨流出288萬人。2012年—2018年,四川省常住人口增長了299萬,四川常住人口規模又回到2000年水平。
可能成長爲新一極
1月3日,中央財經委第六次會議指出,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有利於在西部形成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打造內陸開放戰略高地,對於推動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要尊重客觀規律,發揮比較優勢,推進成渝地區統籌發展,促進產業、人口及各類生產要素合理流動和高效集聚,強化重慶和成都的中心城市帶動作用,使成渝地區成爲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重要經濟中心、科技創新中心、改革開放新高地、高品質生活宜居地,助推高質量發展。
顯然,作爲國家培育的區域新興增長極,成渝兩地在產業和人口的集聚和承載上會大大加強。目前成渝兩地人口分別是1658.1萬人和3124.32萬人,未來將朝向超大城市邁進,帶動區域乃至全國經濟社會發展。
丁金宏表示,從2013年開始,中國人口增長開始轉向,北京、上海等地增長慢下來了,東部人口增長沒有那麼強勁了,說明在城市化中後期,農村人口向東部轉移少了,本省轉移增多。向成渝地區轉移,雖然不會像民工潮那麼大規模,但是會有比較大的流向。
“現在到廣深地區的人口還是比較多,北京、上海的人口新增不多,這有政策控制的因素,但是以前也控制還是增長很多,說明市場的原因也很大。”丁金宏表示,在城市化中後期,北京、上海的機會少了一些,生活成本高了一些,反而西部地區機會多了,成本相對便宜。
這幾年成都和重慶都推出含金量很高,覆蓋面也廣的重磅政策,通過住房、補貼等政策吸引人才落戶,形成“蓉漂”“渝漂”等現象。成都市2018年統計公報稱,2018年,人才新政累計吸引25.4萬名大學本科及以上學歷畢業生落戶。
郭曉鳴也表示,雖然新增人口的羣體比例沒有數據,但是直觀感受,在成都的企事業單位的外地人很多,政府機構中的外地人也多了不少,很多大學生畢業考公務員到成都來。
“到北上廣深的人口流向不會改變,但是成渝地區會在他們之後成爲新的一極,可以稱爲第四極。”郭曉鳴稱。
(來源:第一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