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美朝關係的認知與現實

Asia Times

text

今年可能成為北韓和美國關係的關鍵時刻。北韓在今年內將決定會否進行氫彈試爆,作為其核威懾能力的終極證明。亞洲時報 (

ATimes.com

)報導

美國政府需要衡量,「接受」核北韓同時加強圍堵政策,還是採取軍事行動打擊北韓的成本較高。

根據國內生產總值,六個可能參與朝鮮半島衝突的國家有五個來自世界前十二個經濟體系,其中美國、中國和日本排名三甲。僅南韓就生產了全球60%以上的記憶晶片、40%的液晶顯示屏和近20%的半導體;單是這供應鏈中斷也會波及全球經濟。

衝突亦可能破壞黃海的貿易和活動,衝擊天津等幾個重要的中國北方港口。

從基本風險評估可見,開戰成本太大。 但這需要根據沒行動的成本來衡量。

締造管理核北韓的遏制戰略必先增加美國和盟國在該地區的資產,特別是側重於反導彈的防禦系統,以轉移與中俄兩國的戰略平衡,令新興的中俄戰略合作更符合現實。

這可能是極端的情況。也許北韓自行倒台,導致人道主義和社會危機最終為美國和中國創造共同利益。

不過,美朝雙方並非只考慮外部變化因素。

北韓需考慮的是該國能否通過核計劃遏制美國的軍事、經濟和政治行動,從而擺脫國際孤立,重新投入國際社會。美國則需考慮,是否要移除北韓領導層及其軍事力量,以結束數十年的困局和潛在爆發的危機。

這兩個結局看來不甚理想,但卻是今後可能出現的情況。最核心的問題是,缺乏有效和規律的對話、不偏頗的研究和交流途徑,容易產生誤解、錯誤估計和有偏見的評估,為各方的最終決定添加風險。

對話不會解決北韓危機,但缺乏對話肯定會帶來各方皆不滿意的結果。

撰文:亞洲時報評論員Rodger Baker

原文:

Perception and reality on US-North Korea relations in 2018

更多:http://www.atimes.com/tag/atimeschinese/

相片:Getty im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