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廣州地陷41天后,截至1月10日,3名失聯人員的遺體均已被找到。
1月11日,針對“12·1”地陷事故,廣州市召開第四次新聞通氣會。會上,全體人員起立爲遇難者默哀。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從新聞通氣會了解到,1月6日凌晨,搜尋人員在地下21米處搜尋到羅姓失聯人員遺體;1月10日凌晨,在地下25米處,發現失聯人員的石姓父子遺體。
中國中鐵廣州軌道交通工程指揮部副總工程師譚小春表示,此次搜尋工作面臨複雜的情況,如首次塌陷發生後,短時間內塌陷範圍不斷擴大,導致施救行動多次受阻;塌陷地區地質條件極爲複雜;周邊建(構)築物密集;搜尋基坑周邊涉及地下管線衆多。
據通氣會披露,事故發生後,廣州市已成立“12·1”塌陷事故調查組。事發以來,調查組共詢問事故相關人員107次,收集固定各類證據700餘份,將會在法定時限內完成事故調查,並將事故報告全文向社會公開。
已累計搜尋超過1萬人次,在地下20餘米處發現遺體
地陷事故發生於2019年12月1日9時許,地點位於廣州大道北與禺東西路交界處,這也是廣州地鐵11號線沙河站的施工區域。不幸的是,事發時,途經該區域的1輛清污車和1輛電動單車掉落其中,車上3人隨車掉入。
據官方此前通報,事發後,隧道內施工人員已全部安全撤離,無傷亡和失蹤,事件未對正在運營的地鐵線路造成影響。後經調查,3名失聯人員中2人已經被查明爲石姓父子,另1人爲男子羅某,53歲,湖南耒陽市人。
公開報道顯示,石姓父子的家屬喻女士說,她的丈夫今年26歲、公公51歲,是湖南邵陽人,當時父子二人在清淤車上。羅某的弟弟表示,羅某在廣州工作十餘年,事發前在一家清潔物業公司擔任主管職位,管着一些職員,當時騎電動車路過事發區域。
在1月11日的新聞通氣會上,中國中鐵廣州軌道交通工程指揮部副總工程師譚小春介紹說,1月6日凌晨,搜尋人員在搜尋區域地下21米處搜尋到羅姓失聯人員遺體;1月10日凌晨,在搜尋區域地下25米處,發現失聯人員石姓父子遺體。公安部門均做了身份確認,相關情況也通知遇難者家屬。
通報材料
本次搜尋工作是怎麼進行的?廣州地鐵集團總經理劉智成表示,事發後,廣州市委市政府成立應急指揮部。搜尋過程中,組織了包括院士在內的20多名國家、省、市權威專家進行方案論證、技術決策、指導救援搜尋工作。調集各類施工管理及技術人員現場指揮作業,現場24小時不間斷持續進行搜尋作業,每天投入施工、搜尋人員約200人次,截至1月10日累計投入搜尋人員超過1萬人次。同時,投入了生命探測儀、地質雷達、地質透視儀、地質鑽機等百餘臺先進儀器和設備,累計投入各類設備超過3700臺次。
譚小春表示,此次搜尋工作面臨着及其複雜的情況:
第一,在發生首次塌陷後,短時間內塌陷範圍不斷擴大導致施救行動多次受阻。根據專家組意見,當時塌陷區域邊坡最大坡度超過70度,如果不立即加固,將危及周邊高架橋等建築物及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因此,現場採取了加固邊坡措施,防止塌方範圍進一步擴大,爲搜尋工作創造條件。
第二,塌陷區域地質條件極爲複雜,地下水豐富,地下水位高,搶險搜尋中還要同時進行流沙層的處理。經過專家組反覆論證,進一步優化搜尋方案,增加地下咬合樁圍護結構,形成救援基坑,擴大搜尋範圍。現場共施工了54根咬合樁,下挖過程中設置了四道混凝土支撐。
第三,搶險搜尋基坑西側緊鄰廣州大道高架橋,東側緊靠禺東西路口沙河涌公路橋,周邊建(構)築物密集。搜尋過程中,在周邊佈設了超過100個監測點,進行24小時不間斷監測,並採取措施確保周邊建(構)築物安全。
第四,搜尋基坑周邊涉及地下管線衆多,主要有直徑1.65米的污水管、220千伏和10千伏的高壓電纜、直徑1.2米的自來水管、直徑0.3米的燃氣管、16孔的通信管道等,搜尋中需對地下大量管線進行遷改、監測和保護,以確保不發生次生災害,爲擴大搜尋範圍創造條件,並減少對周邊市民生活的影響。
調查組共詢問事故相關人員107次,將會公佈事故調查報告全文
事發後,廣州天河區政府、地鐵集團、中國中鐵成立了兩個家屬安撫小組,並開展安撫和善後工作,目前正集中力量恢復事發區域周邊交通和生產生活秩序。
此外,廣州地鐵集團組織所有在建工地的施工和監理單位開展了安全警示教育,全面進行安全隱患排查,提高風險防控能力,提升應急處置能力,確保地鐵所有在建工地安全生產。
據南方+報道,針對“地鐵11號線沙河站是否繼續建設”的焦點問題,廣州地鐵集團建設總部總經理孫成偉表示,11號線沙河站是和6號線的換乘站,建成之後將極大地方便沙河地區的居民出行,也會有效緩解周邊交通壓力。建成之後,對於改善周邊環境,方便居民出行都有重要作用,因此廣州地鐵依然會堅定不移地建成開通沙河站,同時高質高效地把11號線建設好。
澎湃新聞從新聞通氣會了解到,事故發生後,廣州市應急管理局迅速啓動生產安全事故調查程序,根據有關程序和規定,經市政府批覆同意,迅速成立了廣州市“12·1”塌陷事故調查組。調查組由市應急管理局頭,市紀委監察委、公安局、交通運輸局、住建局、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總工會有關同志參加,並聘請岩土、結構、水文、地質、爆破、安全工程等方面的7名專家協助事故調查工作。
事發以來,調查組共計詢問事故相關人員107人次,收集固定各類證據700餘份。專家組對地下岩層、水量、水質等環境因素開展10餘項專項檢驗和驗證。爲深入查清事實依據,事故調查組目前仍在通過反覆現場勘查、檢測鑑定調閱資料、人員詢問和專家論證等必要調查手段,進行事故調查。
接下來,調查組將強化現場勘察、調查取證、檢測鑑定、專家論證和問詢取證工作,認真細緻查清事故情況,深入客觀分析事故原因,依法依規提出處理建議,追根溯源總結事故教訓,舉一反三提出防範措施,在法定時限內完成事故調查,並將事故調查報告全文向社會公開。
(來源:中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