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總經濟師陳文玲:把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成爲國際創新樞紐

亞太日報

text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總經濟師 陳文玲

12月19日,世界創新大會第四屆創新全球論壇在廣州舉辦。來自國內外10多位著名院士和專家學者以“百年變局創新機遇與挑戰”爲主題,通過線下線上發表主旨演講,分享前沿科技最新成果以及對創新機制的深度思考。科技界、經濟界、新聞界及外國駐華代表300多名嘉賓出席論壇,多家國內主流媒體進行全球雙語直播。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總經濟師陳文玲在論壇上發表了題爲《把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成爲國際創新樞紐》的主旨演講。

陳文玲認爲,加快打造國家科技創新中心和創新高地,率先建成國家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成粵港澳大灣區國際創新樞紐,可以爲實現我國科技高水平的自強自立和建設科技強國提供重大戰略支撐。粵港澳大灣區具有這方面的先天優勢和集成優勢。

以下爲演講全文:

各位嘉賓,大家上午好!

很高興受邀出席世界創新大會第四屆創新全球論壇。轉眼間我們的世界創新大會已經是第四屆了,我知道世界創新大會這些年爲打造國際創新交流合作平臺做了很多的努力和探索,我參加了其中的兩屆。我對本屆大會的召開和世界創新大會落戶粵港澳大灣區表示祝賀,並且期待在推動粵港澳大灣區成爲國家創新高地方面發揮更大作用。

我今天發言的主題是“把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成爲國際創新樞紐”。關於粵港澳大灣區創新發展,我在有關會議上發表了很多觀點,包括如何從五個方面打破體制機制的障礙等。今天主要談談如何把粵港澳大灣區建成國際創新樞紐?加快打造國家科技創新中心和創新高地,率先建成國家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成粵港澳大灣區國際創新樞紐,可以爲實現我國科技高水平的自強自立和建設科技強國提供重大戰略支撐。粵港澳大灣區具有這方面的先天優勢和集成優勢。

前不久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剛剛結束,強調科技政策要紮實落地,要實施科技體制改革三年行動方案,制定實施基礎研究十年規劃,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發揮好國家實驗室作用,重組全國重點實驗室,推進科研院所改革,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深化產學研結合,完善優化科技創新生態,形成紮實的科研作風。

如何把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成爲國際創新樞紐,可以從以下幾方面發力。

第一,要把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成爲國家科技創新中心。 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以推動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爲主線,以科技創新體制機制創新爲動力,以建設國家科技創新中心、世界主要科學中心、國家實驗室、大灣區科技創新走廊爲主平臺,這些都是粵港大灣區的國家定位,這是我們最主要創新的平臺。

打好關鍵核心技術的攻堅戰和建設全球人才高地,打造原創技術的策源地,策源地這個要求非常重要,而且必須是原創技術的策源地。粵港澳大灣區在創新方面,從全國比較來說應該是在前沿,但是不是能夠成爲原創技術的策源地呢?這還不一定,要放在國際的大環境下來進行比較。大家知道,現在原創技術、原創研究、基礎研究的高地還是在美國,美國之所以拼命的遏制打壓圍堵中國,就是怕中國成爲原創技術策源地。所以,美國怕什麼我們就要做什麼,我們就要突破什麼。

粵港澳大灣區率先成爲原創技術策源地,這一點非常重要,關鍵在於核心技術的攻關和突破,這對粵港澳大灣區提出了新的歷史使命和要求。粵港大灣區經過15年的努力,到2035年能不能形成整體的原始創新能力?能不能在國際比較上形成集成創新能力?能不能形成全世界最優的創新生態環境?能不能產生國際影響力、競爭力、輻射力,在全球能夠居於領先地位?這是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實現這個目標的關鍵所在。

第二,要建設國家科學中心,這也是給粵港大灣區的戰略定位。 科學中心和科技創新中心還不一樣,科技創新中心重在科技科學領域,科學中心重在科學發現,重在思想革命和思想方法的革命。如果我們能夠真正出現像牛頓、愛因斯坦這樣的科學家,出現錢學森老人家這樣的戰略科學家,粵港澳大灣區朝着成爲國家科學中心,就可以邁出一大步。

在科學中心建設方面沒有現成的經驗,目前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能說自己是科學中心,也沒有一個城市,一個地區稱得上是國家科學中心。中國政府現在確立要建設4個國家科學中心,其中就包括粵港澳大灣區。如何探索建設科學中心,如何開展一場思想革命,思想方法的革命,創新方式的革命,這對於提升粵港澳大灣區創新能力至關重要。

第三,培育位於世界中高端或者頂端的高精尖產業。 對於粵港大灣區非常重要,也是粵港澳大灣區已經有的優勢。對這種高成長、高潛力、面向未來產業的加速培育,具有重大戰略意義。要衡量粵港澳大灣區高技術產業的增加值在世界上的比較,投入產出率的比較,衡量我們的產業是不是處於高精尖高端頂端。特別是在當前,美國拜登政府在四個產業領域要切斷產業鏈供應鏈,首先就有藥品、半導體、稀土、高儲能電池。美國在這四個方面要切斷產業鏈供應鏈,說明這四個在有些方面美國還處於高端。所以,能不能在半導體行業5G、6G、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生物技術等前沿技術領域,實現全球的領先水平,突破一批卡脖子技術,這是粵港澳大灣區成爲國際創新所有的基礎條件。中國現在的5G處於高端,甚至是尖端,但是我們的量子技術、人工智能、生物技術、半導體等頂端、尖端、核心零部件等還被卡脖子,所以,這就是我們要突破的瓶頸。

粵港澳大灣區應該聚焦腦智能、未來網絡、無人技術、超材料和二維材料,基因與幹細胞等前沿科技領域,開展面向未來的基礎研究。我認爲,有的方面可以追趕,可以超越,有的方面要換道超車。要用新的思想革命,要有新的思維方式,要打破那種傳統的已經形成的既有產業形態和技術的制約瓶頸,這一點特別重要。

第四,要探索具有重大產業變革前景的顛覆性技術,建立發現和培育機制。 要建立未來的產業,就要加速建立培養和培育機制,建設未來產業的孵化器、加速器、各類重創空間,培育處於孕育階段和成長階段的未來產業和企業,瞄準新一代技術佈局,建設一批共性技術研發和核心設備研發,釋放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的新動能。

以人工智能區塊鏈底層技術爲牽引,以先進通訊、物聯網、工業互聯網、北斗導航與位置服務這些應用技術爲驅動,大力發展虛擬現實與實體經濟融合創新技術,支持我們的特色產業集羣。人工智能以智能芯片開源框架這些技術核心爲切入點,開展超大規模的智能模型算力與計算平臺建設,爲人工智能技術開發應用提供創新支撐。

第五,培育和支持把頭部企業做強做大。 廣東粵港澳大灣區有一大批頭部企業,那是美國比較懼怕的,也是在全國走在前列的。這一批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領軍企業,只能加強,不能削弱,要使這一批科技領軍企業作爲國際激烈競爭、重構產業鏈供應鏈的競爭博弈中的競爭主體。所以,我認爲對於這些頭部企業的培育,一方面是要給發展的空間,一方面要讓企業看到穩定的發展預期,特別是保持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對於這些頭部企業至關重要。要支持頭部企業聯合高校院所建立聯合實驗室,建立新型共性技術平臺,解決跨行業跨領域關鍵貢獻技術難題。

例如,廣東深圳的比亞迪去年銷售19萬輛汽車,今年估計會達到60萬輛,現在按照新能源汽車的市值,特斯拉是第一,豐田是第二,比亞迪是第三,但是跟特斯拉還有豐田比,現在的技術水平比較高的是比亞迪。我們可以看到,美國製裁的名單裏邊,比亞迪早就在其中,大疆無人機也在制裁名單中,當然華爲更是美國全力圍剿的企業了,所以,我們對這些頭部企業要愛護,要珍惜,要培育,要支持,不管國際上有多大的壓力或者是圍堵,只要我們內部不亂,我們能夠給這些頭部企業強大的民族支持、民心支持和國家的政策支持,這些頭部企業就會發揮更大的作用。

第六,要激發涌現一大批專精特新和隱形冠軍企業。 這一點非常重要。12月17號,工信部聯合國家發改委、科技部、財政部等19個部委發佈了《十四五促進中小企業發展規劃》。這個規劃指出,力爭到2025年,中小企業整體發展質量穩步提高,創新能力和專業化水平顯著提升,推動形成100萬家創新型中小企業,10萬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1萬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工信部具體規劃,力爭到2025年即“十四五”末規模以上中小企業,工業企業研發費用年均增長10%以上,專利申請數年均增長10%以上,有效發明專利數年均增長15%以上,培養200箇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羣和10箇中外中小企業合作區。

這些中小企業實際是產業鏈供應鏈的主體,頭部企業是產業鏈的“鏈主”,有的地方官員說是要打造產業鏈當“鏈主”是不對的。其實真正的“鏈主”是這種處於產業高端的頭部企業,但是產業鏈的主體是無數箇中小企業。中國包括深圳、廣州等整個廣東粵港澳大灣區,最大的優勢是中小企業的羣體優勢,中小企業的創新優勢,中小企業進入國際一流跨國公司成爲其不可或缺供應商的優勢。我到深圳調研,發現華爲在深圳的供應商已經達到幾千家,寶安區就800多家。所以我想,衆多中小企業的創新能力,他們能夠進入全球一流的跨國公司的產業鏈供應鏈,成爲他們的供應商,這纔是真正形成了我們的創新鏈。兩鏈融合就是供應鏈與創新鏈的融合,如果這方面沒有上去,供應鏈只能是在低端。

目前,全球的技術貿易80%是在發達國家內部進行的,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間的技術貿易還不到10%,特別是對中國的高技術產品出口,美國是在中國加入WTO之前就已經開始限制了,高技術產品它的名單始終沒有把中國列入最惠國。加入WTO以後,美國在其它方面的出口是放開的,高技術產品出口始終是管制,現在不是管制,是禁止,是遏制,是切斷。我們可以看到,發達國家始終是不希望中國能進入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的高端,始終不希望中國成爲一個在原始創新能力能與之並駕齊驅的國家。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不能總是在微笑曲線下面呆着,必須要轉型要升級,但是步子要穩,政策要穩,預期要穩,不能忽上忽下,忽左忽右。就像我們的世界創新大會,雖然已經辦了四屆,有了一定的影響力,但也要十年磨一劍,等開到第十屆以後,我相信這個大會在全球的影響力就會不斷增強。因此,世界創新大會要進行原創性改革探索,提供優質內容與思想品供給。世界創新大會要探索的主題,也正是粵港澳大灣區建立國際創新樞紐要探索的重大課題。祝願世界創新大會越辦越好,推動構建人類創新發展命運共同體,讓創新發展造福人類。

(來源:世界創新大會,微信公衆號sjcxdh,版權所有,轉載必須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