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美國商會報告:七成受訪美企表示不會將生產環節遷出中國

亞太日報

text

近期,關於美國企業轉移在華生產活動及供應鏈的討論不絕於耳,然而根據上海美國商會的最新調查報告,有此打算的企業數量卻屈指可數。

9月9日,上海美國商會與普華永道聯合發佈《上海美國商會2020年中國商業報告》。報告顯示,在超過200家在中國有生產活動的受訪美國企業中,有70.6%的企業表示不會將生產環節遷出中國;14%的企業則表示會將部分生產環節遷移至美國以外的目的地。

此外,7%的企業計劃將部分生產環節同時遷至海外和中國其他地區;4.7%的受訪企業表示將繼續在華生產,不過同時增加或轉移部分生產至其他省市(地區);僅有3.7%的受訪企業計劃將部分生產環節由中國轉移至美國(包括其海外領地)。

上海美國商會會長季愷文(Ker Gibbs)表示,“美國企業依然將中國消費市場視爲巨大的發展機遇。近期中國針對面向外資開放保險及資產管理領域的舉措也受到廣泛歡迎。如今我們盼望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商投資法》中所作出的承諾可以得到切實履行,爲外資企業營造更公平的本土競爭環境。”

上海美國商會是亞太地區規模最大的美國商會之一,成立於1915年,是第三家設立於美國境外的美國商會。本報告的內容建立在《上海美國商會2020年中國商業環境調查》結果的基礎之上,該調查項目始於1999 年,是最早針對美國在華企業開展的商業調查與研究項目之一。本次調查開展於2020年6月16日至7月16日之間,共計收到了來自346位會員企業代表的回覆。

報告還顯示,有78.2%的受訪企業在2019 年內實現盈利,這一比例處於近年來的高位。近半數受訪企業表示,其2019年在華營收增長高於其在全球的營收增長。不過,計劃提高在華投資規模的企業佔比28.6%,較去年同比(47.2%)有所下滑。

在企業人員規模調整方面,38.7%的受訪企業選擇維持現有員工規模;32.3%的企業則計劃增加在華員工人數;同時,還有29.1%的受訪企業打算縮減其在華員工規模。在藥品、醫療器械與生命科學行業中,有52.4%的受訪企業計劃僱傭更多員工,而有裁員打算的企業則佔比19%。

普華永道中國運營諮詢主管合夥人高博瑞(Mark Gilbraith)表示:“疫情引發的動盪,加上貿易緊張局勢造成的不確定性、激烈的本土競爭,以及某些行業內的監管變化,確實讓在華經營的美國跨國企業管理層面臨考驗。”

高博瑞稱:“美國跨國企業需要跟上變革持續加速的步伐,才能適應當下環境,繼續力爭上游。如果美國企業經營者能夠判斷是否需要改變經營模式、重新定位業務組合、調整產品範圍及進行業務數字化轉型,並對此做出明智且果斷的決策,則其企業能夠繼續受益於中國市場衆所周知的強勁增長勢頭、市場效率、商業生態系統以及市場規模。”

(來源:澎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