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同意繼續推動第一階段經貿協議落實”,8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中美全面經濟對話中方牽頭人劉鶴同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財政部長姆努欽通話的消息成爲海內外關注的焦點。英國廣播公司(BBC)發表文章稱,“這次通話來得正是時候。全球最大的兩個經濟體關係日益緊張之際,這是罕見的合作信號。”
在當前中美關係面臨巨大挑戰之際,這場被一度延遲的對話的最終舉行,向外界釋放出“中美對話渠道沒有關閉”的信號。近段時間以來,在美國政客的政治操弄下,中美關係跌入歷史低點,甚至有人將這種下行趨勢比喻爲“自由落體”。但越是在這樣危險的時刻,越要保持清醒,兩國在細分領域的溝通和對話也顯得愈發重要。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國世界貿易組織研究院院長屠新泉表示,最近一段時期,衝在美國反華一線的是以美國國務卿蓬佩奧爲首的外交系統,他們以所謂的“國家安全”爲由頭挑起事端,惡化了中美雙邊交往的氛圍。與之相比,兩國經貿形勢則較爲緩和。
今年1月,歷時兩年多的艱苦磋商,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議簽署,阻止了兩國經貿關係的進一步惡化。屠新泉認爲,協議實施半年後,雙方再度通話是一個積極信號。無論是努姆欽的與會,還是特別提到“加強兩國宏觀經濟政策協調”,都意味着在未來一段時間內,美國在關稅、匯率等貿易和金融議題上再對中國採取過激挑釁行動的可能性有限。
在美國政府全面施壓中國、幾乎在各個領域挑起對華爭端的情況下,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議的“安然無恙”,事實上印證了經貿合作仍然是中美關係的“粘合劑”。美國政客所謂的“中美經貿脫鉤論”不過是一句政治空談,穩定中美經貿關係既符合雙方利益,也滿足世界期待。屠新泉表示,美國與中國經貿“脫鉤”意味着要與過去幾十年間形成的國際產業鏈供應鏈作切割,其帶來的天價成本並不是美國及其盟友可以承受的。
實際上,是屈從政治口號,還是尊重經濟規律,美國企業已經給出了答案。2020年1月至7月,外商在華新設企業18838家,美國在華新設企業最多,多達860家。根據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近日發佈的2020年度《中國商業環境調查》顯示,近七成美國企業對中國未來五年的市場抱有信心,超過九成的企業表示其中國業務仍在盈利,87%的企業沒有將生產線搬離中國的計劃。
尤其疫情衝擊之下全球經濟一片黯淡,復產復工走在世界前列的中國市場,更是被許多美國企業視爲“避風港”。摩根大通最近將2020年中國經濟增長預期從4月的1.3%提高至2.5%。世界銀行認爲,中國有望成爲2020年唯一實現增長的世界主要經濟體。美企高管拿着包機號碼牌,排隊等候“回中國”;對一些瀕臨破產的美國品牌和零售商而言,中國電商平臺打開了全新的機遇世界……中美之間斬不斷的經貿紐帶,不是美國政客“質押”的砝碼,而是太平洋兩岸無數個人和企業安身立命的根基。
《華盛頓郵報》近日發文稱,“雖然仇華現象與中美關係一樣久遠,但上百年的經濟互利與合作,一次又一次化解了對中國的歧視,避免升級爲暴力。”在當前中美關係面臨空前壓力的背景下,中美雙方應相向而行,讓經貿合作再次發揮正面作用。中方的態度一貫而明確,凡是願意同中國合作的國家、地區和企業,包括美國的州、地方和企業,中方都會積極開展合作,形成全方位、多層次、多元化的開放合作格局。現在,到了美方作出根本抉擇的時刻了。
(來源:海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