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日報 艾仁
過去兩年裏,人類經歷了新冠疫情的起起伏伏。當前,隨着新的變異病毒奧密克戎的出現,世界各國都在焦急等待,看看這種病毒是否會給人類帶來毀滅性的打擊。
那麼,擔心變異病毒破壞我們的生活重回正軌會成爲一種新常態嗎?《今日美國》採訪的一些專家表示,只有時間和研究才能證明一切。
應對這場持續的動盪需要靈活的反應。全世界都必須提高警惕,並迅速做出反應。
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新冠疫情建模團隊負責人勞倫·安塞爾·邁爾斯表示:“在我們知道自己在處理什麼之前,我們可能需要花點時間,限制旅行,鼓勵戴口罩,這樣我們纔不會讓傳染性更強、更致命的病毒失控。”
這種警惕可能讓政府有更多的準備時間,而且一旦出現壞消息,疫苗開發商也能針對新變種研發新疫苗。
但哈佛商學院公共衛生學院的生物統計學家雷切爾·皮爾奇·勒布提醒說:“如果加警報太多,我們可能會讓人們認爲,他們不應該繼續認真對待這一威脅。”
專家認爲,新冠病毒最終將像今天的流感一樣,在某些參數上變得可預測。
邁爾斯說:“我們知道當流感開始傳播時,我們有疫苗,雖然效果時好時壞,但我們清楚我們需要做些什麼來保持低死亡率和住院率。”
不過,對於新冠病毒而言,要達到這種狀態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任何“新常態”都是不確定的,我們仍可能被其殺個措手不及。
新冠病毒可以通過兩種途徑來達到可預測的模式:一種是大規模的疫苗接種,另一種則是飽受詬病的“羣體免疫”。後一種顯然要經歷更多的痛苦和死亡。
截至目前,約55%的世界人口接種了新冠疫苗,但覆蓋率參差不齊。北美和歐洲大部分地區都接種了疫苗,而非洲大部分地區仍然沒有接種。
值得注意的是,可控並不意味着徹底消失。疾病幾乎不會徹底消失,它們的傳播形式可能更溫和,或感染人數可能更少,但這種威脅仍然存在,儘管它不像一開始那樣來勢洶洶。比如,造成了至少5000萬人死亡的1918年西班牙流感病毒(H1N1)至今仍然與我們同在。
不過,美國疾控中心羅謝爾·瓦倫斯基認爲,我們有理由感到樂觀。儘管新冠病毒距離可預測和遏制相距甚遠,但我們的抗擊能力增強了很多。
她說:“在過去的20個月裏,有一件事變得很清楚,那就是我們無法預測未來,但我們可以爲未來做好準備。”
(來源:亞太日報APD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