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城”76天后重啓,武漢如何迎接“解封”?

APD NEWS

text

4月8日零時,武漢正式解除離漢通道管控。歷經76個日夜、1800多個小時,因新冠肺炎疫情按下“暫停鍵”的武漢“重啓”。

受訪專家認爲,武漢解除“封城”,對全球抗疫具有重要象徵意義,亦標誌着中國戰疫取得階段性成果。但“解封”並不意味着“解防”,接下來的時間,如何確保城門打開後做好“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確保“重啓”之後當地的生產生活平穩有序,兩個“確保”對於全國乃至武漢而言,頗爲關鍵。

** “封城”76天后,步入“兩手抓”陣營**

8日武漢“解封”,持有湖北健康“綠碼”的人員可安全有序離漢。當天,將有276列旅客列車從武漢地區各站開往上海、深圳、成都等地,預計有5.5萬餘名旅客乘坐火車離漢……

作爲新冠肺炎疫情的決勝之地,武漢“解封”對全國疫情防控大局具有標誌性意義。全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專家組成員、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薛瀾對中新社記者表示,中國真正進入“戰時動員狀態”是從武漢“封城”開始,時隔76天,武漢解除“封城”,對中國而言,意味着抗疫取得階段性成果,對世界而言,則釋放出重要信號——通過短時間封控、減少人員流動,可有效阻隔病毒迅速傳播,對疫情防控工作是最有效途徑。

“今天開始,武漢以及湖北將同中國其他省市一樣進入‘兩手抓’階段:一方面要對抗疫情,另一方面將步入復工復產‘陣營’。”薛瀾表示,對於整個社會生態而言,武漢“解封”,如同按下社會生產秩序的“啓動鍵”。從“武漢加油”到“武漢你好”,兩字變化的背後,令整個國家、整個社會如釋重負。

** “解封”,並不意味着“解防”**

自3月18日首次實現新增確診病例零增長以來,在過去20天裏,武漢僅有兩天各有1例確診病人,其餘時間均無新增病例。經風險評估,武漢疫情防控總體向好、平穩可控。但專家指出,“零新增”不等於“零風險”,解封通道不等於解除防疫,打開城門不等於打開家門。

“武漢選擇4月8日解封是經過充分考量,連續多日無新增確診病例說明風險較小,但解封后仍有潛在風險,不能疏於防控。”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貴強在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說。

當前中國仍面臨本土病例和境外輸入病例引起零星散發或局部暴發雙重風險,無症狀感染者的病毒傳播風險猶存,“外防輸入、內防反彈”仍是防控重點。湖北7日就解除離漢通道管控發佈通告:堅持一級響應防控措施,各地要繼續強化小區管控,嚴格進出人員管理,實行身份必問、信息必錄、體溫必測、口罩必戴,守好社區一線防控陣地。

如武漢市疫情防控指揮部副指揮長鬍曙光所指,隨着離漢通道打開,武漢與外界進行交往,整個防疫工作從模式、內容上都發生了很大變化。“防控對象從過去靜的狀態過渡到動的狀態,增加了工作的不確定性。”

在胡曙光看來,武漢城門打開後,增加了外防輸入風險。武漢還存在潛在風險,比如無症狀感染者、愈後復陽者等。伴隨着下沉的機關幹部和企事業職工返崗,社區如何補充力量防控,面臨壓力。

專家認爲,“逐漸開放”“有序管理”是武漢重啓後的關鍵詞,絕不能因離漢通道解除導致疫情反彈逆轉,必須確保城市運行安全有序和經濟社會健康發展。

對於後續武漢該如何防控?王貴強給出兩點建議。一方面,武漢解封后市民復工復產復市後仍要做好三項工作:短時間內不要參加聚餐聚會,以免造成聚集性病例出現;市民非必要不外出,外出時要做好個人防護,佩戴口罩;保持一定的社交距離,外手部衛生、室內保持通風等原有防控要求繼續保持。另一方面,針對進出武漢的人員要密切追蹤,基本防控態勢不能放鬆。

** 修復心理創傷,亟需良善環境**

封城76天后,如何修復武漢市民心中創傷,在受訪專家看來,需要時間和耐心,需要自我疏導,更需要全社會的良善環境。“對武漢人來說,接下來半年時間將面臨一場集體考驗,因爲留在心裏的創傷並不容易癒合。”

“前期忙於應付疫情,沒時間考慮那麼多,現在鬆弛下來,有更多時間關注自身,各種心理問題將逐漸顯露。”國家衛健委疾控局心理援助服務專家組組長劉忠純說,尤其是病患、逝者家屬、醫護人員、基層工作者等特殊人羣,更容易出現創傷後應激障礙,是未來三至五年工作的重點。

劉忠純認爲,一些病患及其家屬的心理創傷修復是重點,亦是難點,“對疾病的恐懼、對復發的擔憂、怕被歧視和排擠,這些創傷的修復不會一蹴而就。尤其是逝者家屬的哀傷反應,更應給予特殊關注”。

在薛瀾看來,對於武漢當地而言,康復患者、逝者家屬、醫護人員及至每一位普通市民的心理需求當引起各方重視和關心;對於整個社會而言,隨着離漢通道開啓,各地會看到越來越多的武漢人、甚至掛着“鄂A”的武漢車牌,各方一方面應給予他們更多的包容和善待,另一方面則無需以太過憐憫的眼光去接納他們,保持一顆平常心、一個善意的眼神和微笑,這便是對湖北人民、武漢人民最大的支持。

(來源:中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