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功近利的HBO Max拼不過Netflix、Disney+

亞太日報

text

雖說2020年再出現什麼事也很難讓人驚訝,但進入12月後,華納傳媒突然搞出的大新聞,還是讓全球影視產業頗爲震驚。

12月3日,華納宣佈將會在讓華納兄弟所有預定2021年發行的電影同步於院線和流媒體平臺HBO Max上線,這其中包括《沙丘》、《哥斯拉大戰金剛》、《黑客帝國4》、《新自殺小隊》等年度大作。

所有人都明白傳統制片廠正在積極擁抱流媒體,只是沒想到之前看似對院線和電影人最尊重的華納會如此激進,大有一種想要一步到位的感覺。

要知道之前在全球疫情最艱難的時期,華納依然選擇爲了諾蘭導演堅持讓《信條》進行院線,最終結果便是這部電影在美國本土的票房目前不過五千多萬美元。因此《神奇女俠1984》選擇院線與流媒體同步發行的策略時,即便是院線也發聲表示理解。

《信條》劇照

然而現在華納可謂是真的捅了馬蜂窩,從院線到導演甚至是演員都紛紛表達不滿,前腳剛誇過華納尊重電影的諾蘭更是直接將矛頭對準了其流媒體平臺HBO Max:“在晚上睡覺前還認爲自己在給最棒的製片廠工作,第二天醒來就發現他們在給最糟糕的流媒服務打工。”

諾蘭這番話雖然刻薄卻也點出了一個事實:上線了將近半年,HBO Max依然是一款不怎麼有競爭力的流媒體服務。

而隨着Netflix和Disney+繼續高歌猛進,AT&T留給華納傳媒的耐心顯然越來越少,這也是爲何最後整件事是由AT&T的CEO 約翰·斯坦基一手主導,但如此一意孤行真的能幫助HBO Max後發制人嗎?情況恐怕沒有他們想象中那麼樂觀。

急功近利的AT&T,可能會毀了華納和HBO

距離AT&T完成對時代華納那樁超過千億的收購案過去也僅僅兩年時間,但改名爲華納傳媒之後,這家擁有百年電影公司華納兄弟和經典電視品牌HBO的老牌影視公司,就一直處在動盪之中。

一方面AT&T急需通過整合華納傳媒的資源,快速獲利,畢竟爲了這筆收購,AT&T背上了上千億美元的債務。

另一方面則是急速變化的外部競爭環境,在AT&T收購華納之後,迪士尼最終也拿下了21世紀福斯的大部分影視資產,更重要的是以Netflix爲首的流媒體已然開始成爲好萊塢新的主導者。

內部整合疊加上外部競爭,都讓AT&T急於改變華納傳媒原本的架構,以適應這場流媒體戰爭。最終他們給出的答案便是:HBO Max,一個完全以HBO品牌爲外殼實際上確實集中了華納傳媒幾乎所有影視資源的超級流媒體平臺。

從AT&T給出的定價就足以顯示出他們的自信,HBO Max有且僅有一個選項:14.99美元每月。

HBO Max發佈會

要知道Disney+定價也不過7.99美元每月,Apple TV+是5.99美元每月,而即便是再一次漲價後的Netflix最高規格套餐也只有17.99美元每月。

顯然不論是AT&T還是華納傳媒都清晰的瞭解HBO這一品牌的定位,它是好萊塢劇集製作的標杆,即便近幾年Netflix和亞馬遜如此強勢,但HBO依然能夠憑藉自己的底蘊在艾美獎上與這些追趕者分庭抗禮。正是如此,HBO Max的高端定位與高定價事實上已經決定它不可能做到像Netflix當年或現在Disney+那般的快速增長,後者推出一年以後就收穫了超過八千萬訂閱用戶。

10月份,華納傳媒給出的數據是HBO Max在5月推出後,收穫了860萬訂閱用戶。

但這個860萬的數字要比看起來的還要糟糕的多,因爲其中大約360萬纔是新用戶,而大約500萬是選擇激活這項新服務的原HBO訂閱用戶,他們過去是通過傳統的付費電視進行付費,考慮到過去HBO中3000萬用戶中有超過2500萬擁有 HBO Max的激活資格,這一轉化率可以說非常之糟糕。

即便最新的數字顯示較10月份又新增了400萬用戶,但1260萬依然遠不是一個能夠讓人滿意的數字。

就像CNBC在那篇深入華納傳媒內部的報道中所提到的:“通過給HBO Max定價與HBO相同,約翰·斯坦基似乎認爲HBO的用戶會隨着時間的推移簡單地轉向 HBO Max。但這種轉變一直很緩慢,因爲付費電視和流媒體發行平臺——曾經是 HBO需要的合作伙伴——沒有什麼動力向數百萬已經擁有HBO的用戶推銷HBO Max。”

作爲掌舵者,約翰·斯坦基似乎有一種將一切想當然的能力,在去年HBO Max發佈時,對於價格他就提到:“在某些方面,我將其視爲一項IQ測試,爲什麼有人會不希望以相同的價格獲得兩倍的內容?”

這種過度自信或者說無知的傲慢還體現在更多方面,華納傳媒與智能電視平臺如Roku和亞馬遜等平臺進行的談判並不順利,直到11月17日,華納傳媒才終於與亞馬遜達成了協議,之後HBO Max將會登陸Fire TV。

但在今年底將會擁有超過5200萬美國本土用戶的Roku,至今依然將HBO Max拒之門外,而根據最新消息顯示,華納傳媒與Roku的談判已經進入高級階段,但是目前Roku拒絕了華納傳媒讓老版HBO下架的請求,Roku希望繼續通過自己的應用程序分解HBO內容,這種尷尬的局面使得HBO Max步步艱辛。

或許也正是如此,AT&T和華納傳媒選擇使用他們手上最有力的“武器”來倒逼用戶與合作伙伴就範。

十幾部華納兄弟發行的電影將會同步登陸HBO Max,並且不再額外收費,拋開多方批評,對用戶來說這可能確實會產生吸引力。Disney+依靠音樂劇電影《漢密爾頓》獲得大幅度的新用戶增長,也證明了話題大作確實具有相當強的吸引力。即便是不能真正收穫更多新用戶,能讓2000多萬老HBO訂閱用戶切換到HBO Max上,對他們來說似乎已經是一場勝利了。

《漢密爾頓》劇照

但這種異常激進的手法,很大程度上是在分別消耗與浪費華納兄弟與HBO各自常年積累起來的品牌價值。

整個好萊塢如今基本也只有華納兄弟在製作電影能夠在各方面與迪士尼相匹敵,甚至因爲不用過於在乎閤家歡的限制,華納也願意嘗試更多題材和類型,去年的《小丑》就成爲了首部拿下歐洲三大的漫改題材作品,同時又以中小成本獲得了超過十億票房的成績。

很難想象這樣一個百年電影品牌最終只能成爲一個流媒體的內容提供方,並且AT&T此舉已經傷害到了作爲電影公司的華納兄弟與演員、導演以及院線的關係,影視創作歸根結底依賴的還是有才華的創作者,而其中的信賴關係則是長期形成的。

《降臨》《銀翼殺手2049》導演丹尼斯·維倫紐瓦對於AT&T舉動的評論

對於HBO來說,這種突然的轉變更是讓人詫異,這是一家老牌的付費電視內容製作商,儘管並非每一部作品都會大受歡迎,但從《黑道家族》、《火線》再到《權力的遊戲》,這20年間,HBO無疑代表了美國影視劇創作的最高水平。

但未來隨着大量華納兄弟電影的加入,HBO還如何保持其獨特性和含金量。更直白來說,《哥斯拉大戰金剛》這樣的作品即便是打上HBO的片頭也不會有任何質量上的提升,反而會讓用戶感到迷惑。

在影視行業的併購中,一加一小於二的事件時常發生,這與是否是傳統發行還是流媒體無關,還是那句話,影視創作最終還是與人息息相關的,而那些能夠分別創作出好作品的創作者並部一定熱衷於合作或是被控制,但顯然AT&T想要掌控一切。

大幹快上的“破壞式創新”,適合流媒體嗎?

Move Fast and Break Things是Facebook以及多數互聯網公司過去快速發展時的信條,其中最核心的理念便是“破壞式創新”,用一種低價甚至免費的方式去快速拓展市場,並且成爲所謂的“行業顛覆者”。

某種意義上來說,AT&T幾乎也是在“破壞式創新”,但其中破壞的成分明顯要多於創新。

時至今日,流媒體已經不再是新生事物,甚至已經不是一個競爭不充分的市場,就美國本土而言可以說這已經是一個即將飽和的市場。而AT&T對與HBO Max所設計的所有指標也幾乎都是反其道而行之,高昂的訂閱價格和具有鑑賞門檻的內容,都讓這款流媒體從一開始就很難快速增長。

HBO MAX所擁有的劇集時長几乎是Disney+3倍

AT&T所帶來的破壞反而是相當顯著的,而且這樣的破壞更是耗資不菲。過去影院發行窗口的存在是與收益密不可分的: 它們允許製片廠從製作電影的大量固定成本中榨取最大限度的收入。

這就是爲什麼至少在新冠疫情爆發之前,迪士尼一直非常專注於拓展其影院業務: 這家公司非常希望在影院繼續發行那些能夠收穫10億美元的閤家歡電影,而現在一旦涉及到盈利預期較低的發行檔期,他們也可以很輕易的將部分電影直接換到Disney+上進行發行。

然而,AT&T和華納傳媒現在基本上是想完全犧牲華納兄弟的業務,這一電影部門2019年的收入爲144億美元,利潤爲24億美元,儘管其中也涉及相當多內部的關聯交易,但不論如何這些利潤最終都會留在華納傳媒。

這種犧牲還不是全部——HBO Max的戰略重心目前只適用於美國市場,然而美國市場本身就佔了華納兄弟總收入的45%——這讓這樣的犧牲顯得更加慘烈。

數據統計公司Moffett Nathanson估計,這種發行變化可能會讓華納兄弟損失50%的國內影院觀衆和10%的國際觀衆,部分國際觀衆會通過技術手段或者盜版提前看到電影而不用支付任何費用。另外還有高達40%的家庭視頻收入,華納兄弟一向是大製片廠中最善於在後期影碟發行上花心思的公司,總體來說這意味着將近12億美元的直接損失。

假設爲HBO Max的訂閱客戶能夠提供12美元的ARPU,這意味着這種轉變必須至少需要帶來840萬的新訂閱用戶才能在2021年維持基本的收支平衡,更不用說以後的每一年了。

HBO Max5月底上線的原創劇集《愛情生活》反響平平

840萬本土新用戶並不算多,但對華納傳媒這依然很難。

HBO已經有了3000萬的用戶基數,其中有2000萬訂閱者能夠免費切換到HBO Max上,而他們還沒有選擇HBO Max。華納當然想要提高轉化率,然而即便是所有人都去到了新平臺卻並不會增加任何利潤,因爲他們早就已經是利潤的一部分了。

相反,那840萬用戶需要來自從未對HBO感興趣的其他市場,這就引出了一個問題:究竟爲什麼AT&T和華納傳媒會覺得通過損害的HBO品牌價值反而能吸引那些原本就不關心HBO的用戶?

並且AT&T對於一家流媒體到底應該擁有什麼樣的內容也始終處於一種茫然無措的狀態中,就在12月10日,索尼宣佈將會花費超過11億美元從AT&T手上買下知名的動畫流媒體平臺Crunchyroll,這也意味着AT&T將會失去一個擁有300萬訂閱用戶和衆多版權內容的平臺。更重要的是,動畫品類已經逐漸開始成爲流媒體競爭大類的情況下,高調參與競爭的AT&T卻在此時拱手將Crunchyroll出售,白白讓HBO Max失去了一大品類,其中戰略着實讓人摸不着頭腦。

回過頭來看看Netflix和Disney+吧,前者比所有人都更早進入市場,他們也沒有票房收入可以損失,即便是現在Netflix傳統的DVD租賃業務依然在正常運轉。有趣的是,如此已經是Netflix聯合CEO的 Ted Sarandos 曾說過:“在 HBO 成爲我們前,我們要先成爲 HBO。”而現在AT&T確實在努力想讓HBO成爲Netflix一樣的存在。

迪士尼則顯得異常謹慎,通過《花木蘭》實驗了訂閱加額外付費以及院線同步的混合發行模式,接下來的《心靈奇緣》又取消了額外付費。遠超預期的訂閱用戶數字也讓迪士尼有了更多底氣去實驗更多不同的路徑。

《心靈奇緣》劇照

與此同時,不論是Netflix還是Disney+在用戶體驗上都要明顯好於HBO Max,背靠一家超大型的電信網絡巨頭,直到現在HBO Max還不提供4K和HDR規格,要等到《神奇女俠1984》上線,才能看到這些早已是必備選項的出現。

至於最近上線半年以來HBO Max新作方面的乏善可陳,其中或許有新冠疫情的影響,但種種跡象都指向了一件事:這根本就是一款倉促推出的不成熟產品。

當然,AT&T和華納傳媒如今這一類似“自我毀滅”的舉動,若真的能夠在明年爲他們帶來數以千萬計的新用戶,那麼這一案例可能會被後世寫入商業管理的教科書。

但在那一切發生之前,只能說AT&T和華納傳媒是藉着疫情的機會將“破壞”所能帶來的損失和反彈儘可能降到最低,因爲不論如何他們都是這場流媒體大戰中的落後者,而在殘酷的商業戰場上絕地反擊往往也只有那麼一次。

(來源:界面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