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0月7日電 據諾貝爾獎官網消息,當地時間7日中午,瑞典皇家科學院將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埃曼紐爾·卡彭蒂耶(Emmanuelle Charpentier)和詹妮弗·杜德納(Jennifer A.Doudna),以表彰她們“開發了一種基因組編輯的方法”。
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埃曼紐爾·卡彭蒂耶(Emmanuelle Charpentier)和詹妮弗·杜德納(Jennifer A.Doudna)
諾貝爾化學獎首次頒發於1901年,截至2019年,共頒獎111次,有183人獲獎。
其中,最年輕的化學獎得主是法國物理學家弗雷德裏克·約里奧-居里,他在35時與其妻子因對人工放射性的研究,共同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最年長的化學獎得主是美國科學家約翰·古迪納夫,他因對鋰電池研發領域做出的貢獻,在97歲時與另外兩位科學家共同獲得了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古迪納夫也是目前所有諾獎獲得者中,年齡最大的一位。
資料圖:諾貝爾獎獎牌。(圖片來源:諾貝爾獎官網)
以下是近10年以來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名單,及其主要成就:
2019年:
約翰·古迪納夫(美)、斯坦利·惠廷厄姆(美)和吉野彰(日),因在鋰電池研發領域做出的貢獻分享諾獎。
2018年:
諾貝爾化學獎授予弗朗西斯·阿諾德(美)、喬治·史密斯(美)和格雷戈裏·溫特利(英),以表彰他們在酶的定向演化,以及用於多肽和抗體的噬菌體展示技術方面取得的成果。
2017年:
約阿希姆·弗蘭克(德/美),理查德·亨德森(英),雅克·杜博歇(瑞士)發展了冷凍電子顯微鏡技術,以很高的分辨率確定了溶液裏的生物分子結構。
2016年:
讓-皮埃爾·索維奇(法)、弗雷澤·斯托達特(英)和伯納德·費林加(荷)三位科學家因“設計和合成分子機器”獲獎。
2015年:
托馬斯·林達爾(瑞典)、保羅·莫德里奇(美)、阿齊茲·桑賈爾(土耳其/美),因在基因修復機理研究方面所做出的貢獻獲獎。
資料圖:2014年12月10日,瑞典斯德哥爾摩,諾貝爾頒獎典禮隆重舉行,多名瑞典王室成員出席。
2014年:
埃裏克·貝齊格(美)、威廉·莫納(美)、斯特凡·黑爾(德),因“研製出超分辨率熒光顯微鏡”獲獎。
2013年:
馬丁·卡普拉斯(美/奧地利)、邁克爾·萊維特(英/美)、阿里耶·瓦謝勒(美/以色列)分享諾獎,三人在開發多尺度複雜化學系統模型方面做出貢獻。
2012年:
羅伯特·萊夫科維茨(美)、布萊恩·克比爾卡(美),因“G蛋白偶聯受體研究”獲獎。
2011年:
達尼埃爾·謝赫特曼(以色列)因發現準晶體獲獎。
2010年:
理查德·赫克(美)、根岸英一(日)、鈴木章(日),因“有機合成中鈀催化交叉偶聯”研究,分享諾貝爾化學獎。
(來源:環球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