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4月13日凌晨,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正式宣佈,歐佩克與非歐佩克產油國達成石油減產協議。
根據協議,“歐佩克+”(即歐佩克與非歐佩克)產油國將從5月1日起日均減產970萬桶,首輪減產爲期兩個月;7月至今年底減產規模降至每日770萬桶;2021年1月至2022年4月減產規模將降至每日580萬桶;並於2021年12月討論協議延期事宜。
這是“歐佩克+”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減產。該減產協議得到沙特阿拉伯、俄羅斯、美國的支持。美國甚至主動爲墨西哥承擔額外25萬桶的日均減產任務,以促進協議的最終達成。
實際上,此次減產協議源自沙特阿拉伯與俄羅斯此前的談判破裂。針對沙特阿拉伯與俄羅斯談判破裂的原因,長江商學院教授傅成玉認爲,雖然沙特阿拉伯、俄羅斯事前並沒有協商,但雙方非常清楚自己的目的和對方的打算,兩國在經濟目的上是一致的,就是要使美國頁岩油置於聯合減產計劃中,因爲僅靠“歐佩克+”的減產是不足以維持油價的。
針對美國積極促成協議的原因,寧夏大學中國阿拉伯國家研究院院長李紹先認爲,國際油價回到每桶50美元是美國最樂見的,如果回到40美元也基本能符合美國的期待。爲了讓油價有所回升,特朗普政府也不得不作出犧牲。油價跌到一定程度,對美國頁岩油行業打擊很大,甚至會嚴重衝擊美國資本市場。
協議達成的消息發佈後,國際油價很快發生異動。13日,紐約商品交易所輕質原油期貨的主力合約價格開盤大漲8%,報每桶24美元;倫敦布倫特原油期貨的主力合約價格開盤亦上漲逾5%,最高觸及每桶33.99美元。但好景不長,相關漲幅很快縮小,盤中甚至一度轉跌,截至記者發稿時,倫敦布倫特原油期貨的主力合約價格已跌近1%。
針對減產協議對油價的影響,有分析人士表達了對歐佩克組織執行能力的擔憂。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家對外開放研究院教授董秀成表示,從歷史上看,歐佩克這一組織在減產執行力度方面的公信力較低,再加上監督機制的缺失以及“歐佩克+”這一非正式組織的機制本身先天性不足,市場其實對減產協議的執行力度持懷疑態度。
此外,董秀成還認爲,今年全球原油消費需求降幅在20%左右,而此次減產幅度僅不到10%,原油供需並未恢復平衡。減產協議達成之後,預計油價不會有大幅的回升。
金聯創油品分析員許安靜亦持類似觀點。許安靜表示,減產對於原油價格而言,會帶來短時間的情緒改善,但短時間的興奮以後,原油還會回到疲軟的基本面上來,繼續探底的可能性較大。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好轉之前,不應幻想油價出現趨勢性反轉。
高盛亦對油價持悲觀看法。高盛認爲,儘管“歐佩克+”減產協議是歷史性的,但減產規模不足,預計油價將在未來數週內進一步下跌。
那麼,油價會下跌到什麼程度呢?對此,傅成玉給出了自己的判斷:以美國輕質原油價格爲例,每桶20美元已經屬於較低的水平,即便將來有可能跌破這個價格,預計時間不會太長,20美元至23美元應是一個長期可以維持的價格。如果疫情得到基本控制,各國生產開始恢復,需求回升,油價有可能回升至25美元至30美元。若半年之後各國生產全面恢復,油價有可能達到30美元至40美元。
(來源:中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