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日報綜合 重北
近年來,中國和澳大利亞的外交關係正在急劇惡化,澳大利亞的反外國干預法、中國的人權記錄、有關新冠肺炎的應對措施,甚至是游泳比賽,都成爲兩國衝突的雷區。
最近,兩國的這些外交分歧正蔓延到經濟領域。今年5月,因經調查發現澳大利亞向國內農戶提供補貼向中國傾銷大麥,中國決定對澳洲大麥出口徵收80.5%的反傾銷以及反補貼關稅,該稅將持續5年。8月18日,在收到中國酒業協會代表國內葡萄酒產業提交的反傾銷調查申請之後,中國商務部決定對原產於澳大利亞的進口裝入2升及以下容器的葡萄酒進行反傾銷調查。上個月,澳大利亞阻止了中國蒙牛乳業對澳第二大奶製品生產商雄獅乳品飲料公司的收購計劃。
然而,這些事情之後,中澳兩國貿易關係基礎卻一直出奇的穩固。今年以來,中國從澳大利亞的進口比2016年同期增長了75%。2016年,是中澳兩國領導人最近一次會面的時間。
兩國的貿易關係之所以這麼穩固,彭博社觀點專欄作家大衛•費克林(David Fickling)認爲,核心就是鐵礦石。費克林表示,鐵礦石對中國政府指導中國經濟的能力至關重要。過去12個月,中國從澳大利亞進口了7億噸鐵礦石,是2010年代初中澳關係還算穩定時的兩倍多。中國的經濟機器需要靠鋼鐵運轉,而其鋼鐵進口又非常依賴澳大利亞,據悉中國的鐵礦石進口約有三分之二來自澳大利亞,因此費克林認爲,鐵礦石可能是澳大利亞對付中國的最終武器,其威力不亞於核武器。
不過,費克林同時指出,對中國出口鐵礦石對於澳大利亞來說同樣重要,所以它不會輕易使用這一武器,因爲該武器帶來的傷害對澳大利亞來說同樣難以承受。
爲什麼這麼說呢?費克林表示,澳大利亞花了幾十年的時間,纔在世界上樹立起其作爲可靠的鋼鐵原材料供應國的地位。上世紀70年代,美國試圖將大豆作爲與日本進行貿易外交的武器,沒想到日本轉而進口巴西大豆,巴西成爲可以與之競爭的大豆出口國。澳大利亞從美國的慘痛教訓中意識到,如果對中國實施鐵礦石出口限制,中國會找到替代的買家。據報道,今年6月,由山東魏橋創業集團牽頭、來自三國的四家企業組成的“贏聯盟”簽署了一項開發幾內亞西芒杜鐵礦石的項目協議。日後,幾內亞西芒杜可能會成爲中國更可靠的鐵礦石賣家。
費克林表示,在中澳兩國外交關係迅速下滑之際,鐵礦石不應成爲澳大利亞對付中國的“核武器”,兩國持續強勁的貿易關係爲兩國關係改善提供了希望。相較於相互威脅,中國和澳大利亞,以及美國,從合作中獲得的益處顯然更多。
(來源:亞太日報 APD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