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日報 | 亞洲經濟

亞太日報

text

亞太日報 重北

11月15日,經過8年談判,東盟10國與中、日、韓、澳、新西蘭正式簽署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11月20日,中國在亞太經合組織峯會上宣佈,積極考慮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CPTPP)。

過去10年,無論是中國還是世界,圍繞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和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簡稱TPP,是CPTPP的前身)一直存在爭議。有鑑於此,有分析人士認爲RCEP是中國引領亞洲經濟秩序的工具,而中國專家則認爲TPP是美日遏制中國崛起的槓桿。

RCEP:中國更深層次融入亞洲經濟的工具

RCEP建立在尊重地區發展多樣性和務實推進亞洲經濟一體化共識的基礎上。與中國經濟的傳統增長模式一樣,亞洲經濟體的發展仍很大程度上依賴外部資源和市場。此外,亞洲經濟體之間的相互依存度不高。

15個國家簽署RCEP最大的成果是讓區域內貨物交換的原產地規則得到標準化。這對於在該地區建立更靈活的供應鏈至關重要。因此,該地區生產鏈之間的合作將更加緊密,這意味着中國經濟將更加受制於該地區的經濟秩序。這將給其他經濟體帶來一種和平感。

此前,中國、日本和韓國作爲亞洲重要的三大經濟體,在雙邊和多邊自由貿易協定談判中一直沒有取得任何進展。RCEP的簽署,意味着三國間接實現了部分自由貿易的約定。中國和日本分別是世界第二和第三大經濟體,韓國是世界第十大經濟體。三國相互依存度高,經濟一體化前景廣闊,關聯度很強。

對於中國來說,儘管簽署RCEP會對其一些行業產生影響,但中國仍決心參與其中。這與印度的態度形成鮮明對比,表明中國希望實現中日韓之間的經濟一體化,以培育三方關係的韌性。

因此,RCEP對中國來說就像一個“金籠子”。中國願將自己關進區域經濟秩序的“金籠子”,爲共同發展提供安全保障。

2020050815183037542.jpg

CPTPP:爲中國在國內進行改革創造新動力

回顧過去,TPP——CPTPP的前身——是由新加坡、文萊等相對較小的經濟體發起的,之後在日本的積極參與和奧巴馬政府的推動下逐漸形成。

日本能夠成爲TPP的成員國,與日本前首相野田佳彥關係巨大。他最早做出了加入TPP談判的決定。後來,安倍晉三上任後決定繼續推動加入TPP一事。

安倍政府以TPP爲契機,在農業合作改革和降低企業所得稅方面,做到了日本首相在過去20年無法做到的事情。這與中國進行加入世貿組織談判以推動國內改革的動機基本一致。

所以,除了RCEP,中國還需要加入TPP,即現在的CPTPP,以推動新一輪的開放改革。

CPTPP作爲知識經濟時代的一項經濟合作協議,除包含降低關稅的內容外,還涉及許多新的內容,如知識產權保護、數據流動管制等,其中有許多與新知識經濟相關的規定。與之相比,RCEP更傾向於削減傳統的國際貿易壁壘。因此,CPTPP可以成爲中國新一輪對外開放改革的重要外部壓力,從而爲中國在國內進行改革創造新的動力。

誰將引領亞太經濟秩序的未來

RCEP的簽署以及中國積極考慮加入CPTPP,引發了一波關於中國可能引領東亞經濟秩序的討論。

美國在亞太地區乃至世界的經濟領導地位是歷史形成的。在美國擁有強大的經濟、技術、軍事和文化實力,而二戰後世界主要國家又無力承擔起重建世界秩序的責任的背景下,美國的領導地位依然不可或缺。

與此同時,隨着中國發展潛力和實力的不斷增強,中國在確定中美關係發展目標方面也越來越有信心。事實證明,中國更加自信,在維護核心利益方面不怕與美國發生衝突,動搖美國的超級大國地位也不是沒有可能,而這首先可能在亞太地區發生。

(來源:亞太日報 APD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