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今年11月,全球糧食價格已連續4個月上漲並創下近十年來新高。聯合國糧農組織12月3日發佈的食品價格指數顯示,今年11月該指數從10月的132.8上升至134.4,環比上升1.2%同比飆升27.3%,達到2011年6月以來最高水平。聯合國糧農組織認爲,糧食價格上漲主要源於疫情影響、供應鏈受阻、收穫受挫、農業成本飆升和高需求等多重因素作用所致。
聯合國糧農組織11月數據顯示,穀物和乳製品的價格指數增長最爲突出,其次是食糖,而肉類與植物油價格指數環比則略有下探。穀物價格指數環比上漲3.1%,同比飆升23.2%,小麥價格創下2011年5月以來的新高。乳製品價格指數環比上漲3.4%,同比飆升19.1%。分析認爲,全球農業大宗商品價格過去一年來持續飆升,其主要原因既有歉收因素,也受到市場需求旺盛影響。肉類價格指數11月均值報109.8點,連續第四個月下降,但仍較去年同期值上漲17.6%。豬肉報價連續5個月下跌,中國和歐盟採購量減少是主要因素。
聯合國糧農組織認爲世界對小麥和乳製品的需求旺盛,價格漲幅最大,原因是供應有限,以及俄羅斯出口措施可能發生變化相關的不確定性。
據俄羅斯regnum網3日報道,對於小麥和牛奶價格的上漲,俄羅斯薩馬拉地區農民-農場負責人葉爾莫連科表示,“俄羅斯2020年收穫季小麥價格爲每噸120歐元,今年春季最高價格已經漲到達到每噸220歐元,現在爲每噸300多歐元,預計在明年春季會達到歷史高峯。”葉爾莫連科還分析稱,牛奶的成本高度取決於小麥價格。奶牛飼料成分的20%是小麥,小麥的費用佔奶牛飼料總成本的50%-60%。奶酪、肉類、麪粉以及相應的烘焙產品、養殖魚類和乳製品的情況也是如此。幾乎所有產品和食品原料,除了蔬菜和水果,都含有小麥或其衍生產品。
“疫情給糧食供應帶來不穩定”,德新社5日報道稱,世衛組織警告奧密克戎毒株有令全球感染率大增的高風險,這將會嚴重干擾全球糧食供應鏈的穩定性。報道稱,糧價上漲一方面是由於整體供應減少,許多企業工人短缺;另一方面是需求增加,許多國家都在囤積食品,防止食品短缺。第三個原因是配送問題也會影響食品運輸——尤其是集裝箱運輸。此外,自然災害或極端天氣條件也是一個原因。
食品價格上漲也與通貨膨脹相互作用。德國11月通脹率同比上漲6%,超大多數經濟分析師預期。其中食品價格上漲4.5%。目前一股通脹大潮席捲全球,11月公佈的美國10月CPI同比增長6.2%,爲1990年12月來最高水平;歐元區19個成員國11月消費者物價指數上升4.9%,超市場預期值4.5%,達到25年來最高水平。
艾格農業高級分析師馬文峯對《環球時報》表示,全球糧價明顯上漲,主要是美國政府的過度財政赤字和美聯儲過多貨幣投放所致,另外一些國家央行貨幣超發政策一同導致了這一結果,“當前國內糧食價格也是處於歷史高位,但漲幅遠遠低於國際價格漲幅。”數據顯示,今年我國糧食呈現產量與進口量“齊增”的良好局面。全年糧食有望實現年初確定的1.3萬億斤以上的穩產增產目標。同時,據海關總署公佈的數據,1月份至10月份進口量爲13795.6萬噸同比增加23%。馬文峯認爲,中國全年糧食產量有望創下歷史新高,將抑制未來的糧食進口,這樣國內糧食價格有望繼續震盪下行,從而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世界糧食價格上漲。
來源:環球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