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中國私營經濟的枷鎖

Asia Times

text

在中美貿易戰不斷升溫的背景下,中國的改革派正悄悄地發動一場戰鬥。這關乎國家未來的經濟發展格局。亞洲時報(

ATimes.com

)報導

上月,在中國極具影響力的市場派經濟學家吳敬璉談及了重燃改革動力的迫切性。當下,北京的經濟模式在國內外均受到愈來愈多的質疑。

副總理劉鶴也參加了這次中國經濟50人論壇20周年研討會。88歲的吳敬璉在北京釣魚台國賓館(Diaoyutai State Guesthouse)舉行的會議上表示:「過去40年我們學到的經驗是,我們必須堅持市場化、法制化的改革。」

但吳敬璉指出這些改革開始陷入停滯。近月來,外界擔憂中國的經濟改革進展緩慢。同時,中國社會科學院(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金融研究所所長李揚認為,中國的私營企業受到貿易戰重創,並面對融資收緊、產能過剩的困境。他在中國經濟50人論壇上表示:「在這種歧視政策下,很多企業無法生存下去。」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Development Research Center of State Council)官員馬建堂認為,私營企業對現狀十分「不滿」。

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All-China Federation of Industry and Commerce)今年5月公佈的數據顯示,去年超過90%的新增就業機會由私營企業創造,這些私營企業佔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60%。

全國工商業聯合會主席高雲龍接受官方新華社採訪時表示:「截至2017年末,中國有6,579萬家個體工商戶,以及2,726萬家私營企業,他們僱用了3.4億人口。」

然而,部分左翼的學者、經濟學家、政府官員呼籲叫停私營經濟的「實驗」。

人民大學(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周新城在今年1月的共產黨政治刊物《旗幟》上發表的文章中指出:「共產主義者可以用一句話概括他們的理論,消滅私有制。」

北京已經成立了黨委會,這在國有企業、私營企業中都十分普遍。美國中國商會(US-China Business Council)的官方雜誌《中國經濟評論》(China Business Review)指出:「共產黨官員不斷呼籲企業支持員工成立黨組織。黨對企業決策的潛在影響力讓一些美國企業的領導層感到擔憂。」

中金公司(CICC)的前任資深金融人士吳小平在網上發表的博文中指出,中國私營經濟已完成協助公有經濟發展的任務,應逐漸退出。他認為:「如果不能集中國家力量,完全讓市場說話,徹底走經濟自由化的道路,中國經濟社會的改革開放將面臨難以想象的壓力和阻力。已經取得的優勢和成果,也可能逐步喪失。」

上周,國家主席習近平視察中石油(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oration)時發表的言論引發了市場熱議。中石油是中國國有企業龍頭之一。在表揚私營經濟的角色的同時,習強調國有企業巨頭將會長期存在。他向官方媒體指出「那種不要國有企業、搞小國有企業的說法、論調都是錯誤的和片面的」。

撰文:評論員Gordon Watts

原文:

http://www.atimes.com/article/breaking-down-the-walls-strangling-chinas-private-sector/

更多:http://www.atimes.com/

相片:i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