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基發展作為恒基地產集團的一員,過往一度被視為炒作私有化的目標,皆因公司以往的基建業務已內並沒有甚麼重要業務。但近年四叔李兆基將恒發交給次子李家誠掌舵以來,開始確立了以本地零售業務為主的定位,透過注入集團內的千色百貨業務,變身成為本地零售股。而公司最近更斥資3億港元收購了日資UNY百貨在香港的業務,令恒發的零售業務版圖正式跨越維港。
UNY 在香港以三個品牌經營,包括APITA、UNY和PIAGO。根據UNY日本母公司就交易發出的通告,2017年度公司的香港業務營業額為10億港元,純利3,100萬元,而對上一個年度的收入及純利分別為11.5億元及4,000萬元。整體利潤率僅為3.1%。對這家扎根香港30年的日資百貨而言,實在是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看看同樣是來自日本的永旺百貨,情況卻比UNY更差。在去年永旺的香港業務錄得營業額43億港元,但經營虧損則為4,780萬港元。營業額較去年增加11.5%,虧損亦大幅收窄。現時永旺在全港經營64間店舖。
從永旺的業績可見,UNY能夠力保不失已相當難得,當然UNY本身規模不及永旺大,要直接比較並不公平。但看看恒發千色百貨的業績,就更加令人好奇為甚麼香港人經營百貨的業績,竟然會勝過日本企業。據恒發的年報顯示,千色百貨上年的收入為8.3億港元,按年跌4%,純利則為7,400萬港元,按年跌24%。恒發若計及UNY集團的財務數據,其百貨業務的收入將接近20億元,盈利逾1.1億元。但明顯地,千色百貨利潤率遠高於UNY集團,期內千色百貨的利潤率為8.9%。
恒發入主UNY後,其首要任務就是提升UNY的經營狀況。UNY收入高於千色百貨,但利潤率卻不及千色,反映UNY的成本架構較千色百貨高。其中一個主要因素是UNY的商店分別設在租金高的地區所致,包括香港太古城,九龍灣德福廣場及樂富商場。千色百貨透過恒發的關係,在租金方面自然有所得益,毋須付出市值租金來爭奪舖位。現時千色百貨主要物業都在恒地商場內,UNY 旗下的店舖則並非位於恒地的商場內,未來恒發會否把UNY非核心的店舖遷至恒地商場內以降低租金支出?
另外,UNY集團在香港經營多年,但在新零售的大環境,似乎仍未能透過資訊科技來掌握消費者的喜好,往往只利用與大新銀行發行的信用卡作為會員活動,令UNY未能拉近與消費者的距離。但千色百貨似乎刻意經營會員互動來推動業務增長,透過手機應用程式「Citi-Fun」及全新之積分獎賞計劃,鼓勵會員客戶增加消費。截至去年底,千色百貨已招攬逾十六萬名「Citi-Fun」會員。恒發日後大可把會員系統移植至UNY,讓UNY做好客戶服務,提升業務及顧客忠誠度。
撰文:評論員鍾紹陽
更多:
相片:i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