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鬧烏龍!駐伊美軍走不了也留不下

亞太日報

text

當地時間2月10日,英國媒體報道稱,美軍已經開始從伊拉克的15個軍事基地撤出。報道還稱,伊拉克政府曾稱,已收到美國的一封信函,內容爲描述美軍將“撤出”伊拉克的步驟。這封函件討論了“駐伊美軍正重新部署,意在退出該國”,“美軍撤出之意表達得很清楚”。

不過很快,美國中央司令部否認了相關報道。美國中央司令部發言人、陸軍少校貝絲·賴爾登在聲明中說:“有關美國撤出伊拉克15個基地的報道是不正確的。”她說,美軍在伊拉克的部署沒有變化。

這已經不是第一次駐伊美軍鬧撤走的烏龍事件了。今年1月,就曾爆出美軍駐伊指揮官威廉·西利致信伊拉克國防部撤軍,後又被美國防部否認的消息。

撤,還是不撤?這是一個問題,是美國的,也是伊拉克的。這則“烏龍新聞”不但再度將目前尷尬的駐伊美軍推到聚光燈下,也把美伊兩國政府的齟齬暴露無遺。

對伊拉克來說,要求駐伊美軍撤離,顯然是近期伊美兩國關係持續緊張在安全領域的具體結果。2003年伊拉克戰爭之後,伊拉克國內一直有要求美軍撤走的聲音。美國等外國軍事力量在伊拉克的存在無疑是把“雙刃劍”:在協助伊拉克政府維護伊拉克國內安全的同時,美軍自身也是一個巨大的不安定因素。自2003年來,伊國內就持續發生針對美軍的襲擊,造成美伊軍人和伊拉克平民的巨大傷亡。對伊拉克政府來說,在保證國內安全的情況下把外國軍隊“請走”,既順應民意,也能改善國內的安全局勢。這也是爲什麼美國暗殺伊朗將軍蘇萊曼尼後,政黨林立的伊拉克議會能夠快速通過相關法案的原因。

同時,要求包括美軍在內的外國軍隊撤離,也是伊拉克外交政策變化的結果。薩達姆政權被推翻後,伊拉克就成爲大國、特別是美國與伊朗博弈的主戰場之一。什葉派阿拉伯人、遜尼派阿拉伯人和庫爾德人三方分立的局面,使伊拉克很容易淪爲大國代理人戰爭的戰場。2018年邁赫迪出任伊拉克總理以來,伊拉克開始推動中立外交政策,但在執行過程中很難落實,而能否順利讓美軍撤走,在某種程度上來說,正是伊拉克政府這一政策的“試金石”。

但對美國來說,駐伊美軍是美國遏制伊朗、維護期中東戰略的重要力量。美軍在伊拉克的存在,既是2003年伊拉克戰爭的勝利果實,也可以震懾伊拉克政府,不至於讓什葉派掌權的伊拉克完全倒向伊朗,也有利於美國在中東地區與伊朗的博弈。美國總統特朗普在伊拉克國會投票決議驅逐美軍駐紮後幾小時,就明確表示除非償還數十億美元的空軍基地建設費用,否則美國不會離開伊拉克。

同時,美國繼續在伊拉克保持駐軍,也可以安撫沙特等中東盟友。美國發動的第二次中東戰爭最大的敗筆之一,就是將原本屬於中東遜尼派陣營的伊拉克,變成了一個什葉派執政的國家,這幫助什葉派的伊朗在過去8年多時間裏成功構建了一個北起黎巴嫩、南至也門的“什葉派新月聯盟”。這種局面本來就讓中東的遜尼派國家不滿,而沙特現在深陷也門內戰的泥潭,如果美軍在這個時候從伊拉克撤軍,恐怕將會進一步激怒沙特等國。美軍中央司令部在“撤軍新聞”曝出後迅速闢謠,也反映出伊拉克在美國中東安全戰略中佔據的重要地位。

可以說,駐伊美軍的存在,無論對伊拉克還是美國,都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美國和伊拉克都不想重蹈奧巴馬時代倉促撤軍最終導致“伊斯蘭國”坐大、伊拉克領土主權完整險些不保的覆轍;但另一方面,特朗普政府在中東只謀求短期利益的激進政治操作讓美國在伊拉克和中東愈發不受歡迎,伊拉克政府也必須正視國內的洶洶反美民意。所有這些都讓駐伊美軍的存在變得極爲尷尬,成了伊美關係的“麻煩製造者”。

(來源:海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