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對於“野味”養殖衆說紛紜。但有一點,全社會都認識到了:“野味”絕不能再吃了!
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六次會議表決通過了《關於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羣衆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國家林業和草原局也下發通知,全面整頓野生動物人工繁育和經營利用從業機構,清理許可證件及文書,取締一切以食用爲目的的經營利用陸生野生動物活動。
那麼問題來了。“野味”雖然禁止食用和交易了,但之前從事飼養的養殖戶咋辦?存欄的咋辦?尤其是依靠特色養殖產業脫貧的貧困戶咋辦……
雖然國家層面的具體政策尚未正式出臺,但不少地方已經開始行動起來。
廣東河源:
轉型傳統養殖,妥善處置“野味”
廣東河源市有着特色養殖的傳統,主要集中在竹鼠、豪豬、蛇、果子狸、牛蛙、梅花鹿6類,涉及四縣一區、15家企業、229戶貧困戶,產值682.5萬元。
如今,河源迅速制定了“五個加快”措施:加快摸清實情、加快制定政策、加快止損處理、加快資金籌集、加快轉型轉產。目前,相關項目已全部停止養殖並制定了止損、轉產、投產計劃,有望3月底前全面整改到位,確保疫情不影響全面脫貧攻堅目標。
同時,河源更是在廣東省率先出臺《全力減小疫情影響確保貧困戶如期實現脫貧的實施方案》,重點解決特色種養轉型轉產中的難題,提出了具有針對性的操作實施細則。比如,對現有存欄特色養殖動物的涉貧企業、貧困戶,採用財政資金購買的方式適當予以補償,統一收購。
對存欄野生動物園,以“三個一批”的方式妥善解決:與科研院校聯繫,用於科學研究一批;用於改善當地的生物鏈結構,統一放生放養一批;與廣東省、市動物園聯繫,用於遊客觀光、無償贈送一批。
通力協作過難關。在企業、貧困戶們的主動配合下,河源市9個村鎮38戶貧困戶的4339只竹鼠養殖項目,計劃轉產爲養雞、種植秀珍菇等項目;7個村鎮90戶貧困戶的1249頭豪豬養殖項目,計劃轉產爲養魚、釀酒、養殖家禽項目。
江西尋烏:
收回許可證,轉型要趁早
禁食“野味”,江西省也第一時間響應。江西省林業局發出《關於開展排查清理野生動物人工繁育利用產業工作的緊急通知》,要求進一步加強野生動物保護,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做好野生動物人工繁育利用產業的排查清理,並對涉及野生動物人工繁育、經營利用的企業做好政策解讀和解釋工作。
在江西贛州市尋烏縣,轄區內的22家野生動物馴養繁殖場所的經營利用許可證已經全部收回。尋烏縣讓養殖戶對養殖數量逐一確認簽字,並告知馴養戶在此期間禁止運輸、交易、宰殺野生動物。
俗話說,關上一扇門,還得打開一扇窗。尋烏縣針對這些養殖戶的實際情況和有利條件進行幫扶,提出合理化建議和措施,幫助這些養殖場轉產、轉業,盡最大努力減輕因疫情防控對廣大養殖戶產業經營帶來的影響。
廣西扶綏:
暫時維持獎補,後期引導轉型
廣西是竹鼠養殖大省,在崇左市扶綏縣,一些沒有接到上級通知的養殖戶進退兩難。竹鼠每天還要持續餵養,成本一天天地增加,負擔也越來越重……
該縣的幾個貧困養殖戶,就是靠養竹鼠脫貧摘帽,禁養將讓他們的收入大打折扣,甚至可能存在返貧的風險。
針對這些困難,扶綏農業農村局已經草擬了一份《關於貧困戶產業獎補項目涉及野生陸生動物特種養殖的意見》,明確提出在國家和自治區層面未出臺相關政策文件前,繼續對養殖蛇、龜鱉、竹鼠等特種產業的貧困戶給予獎補。
國務院扶貧辦:
限養禁養對脫貧影響不大
禁食“野味”肯定會影響相關就業和局部經濟利益,但不會對整體經濟產生顯著影響。相反,野生動物養殖產業的變革,會使生態環境向好發展。
國務院扶貧辦主任劉永富表示,農村確實有將野生動物養殖銷售作爲特色產業發展的,但並沒有成爲支柱產業。有關部門正在制定詳細的目錄,明確哪些動物不能養、哪些可以養。這些特色產業要該關的關、該停的停、該轉的轉。給貧困村、貧困戶造成損失的,將通過多種形式給予幫助。總的來講,限養禁養野生動物不會對脫貧攻堅產生太大影響,特別是不會對完成整體脫貧任務產生大的影響。
與此同時,農業農村部、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等有關部門正在抓緊磋商畜禽遺傳資源目錄。對於啥能吃啥不能吃,一些地方也抓緊推出食用動物黑白名單。比如,深圳起草的《深圳經濟特區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動物條例(草案徵求意見稿)》明確規定:可以食用的動物及其製品包括豬、牛、羊、驢、兔、雞、鴨、鵝、鴿,以及深圳市政府決定可以食用的其他家禽家畜;依照法律、法規未禁止食用水生動物。
不過說實在的,野生動物身上已知和未知存在的病毒太多了,非法交易和濫食野生動物將公共安全置於極高的風險之下。因此,犧牲一點所謂特色產業的小利,換回的是國民的身體健康,這麼一想,還是划算的。
(來源:經濟日報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