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地位的變化是導致中印分歧加劇的直接因素

亞太日報

text

在中印關係風高浪急、兩國軍人在邊界地區劍拔弩張之際,中印兩國外長在莫斯科舉行了雙邊會見。從公開報道來看,兩國外長坦誠和建設性地討論了中印邊境形勢發展及中印關係,達成了五點共識。這些共識中的多數是老生常談,但是其中的一些內容仍然有重要的信號意義。尤其是第一條稱,“兩國外長同意雙方應遵循兩國領導人達成的關於發展中印關係的一系列重要共識,包括不讓兩國分歧上升爲爭端。”這在一定意義上是中印兩國對邊界爭端的正式表態:兩國將努力不使分歧擴大化,不讓分歧成爲更高一級的爭端。這雖然將對邊界爭端起到一定程度的冷卻作用,但很難以在根本上解決中印之間所存在的問題。

目前,影響中印關係的宏觀因素主要有兩個:

首先,國際環境的變化是導致中印關係變化的主要背景性因素。這種變化主要表現爲三點。一是全球化進程明顯受阻,國家間的經濟相互依賴有下降趨勢,國際體系受到嚴重衝擊。在此情況下,各國更加強調經濟自主、外交獨立,相互合作和協作的氛圍明顯受損。這使得各國更加傾向於從惡意的視角看待對方,更加強調底線思維。二是美國作爲傳統的領導國家相對衰落、領導力下降,各大國都在趁機而起,國際秩序受到多重、多方向衝擊。就連日本和一些歐洲國家,作爲美國的傳統盟友,在對外戰略中也不再事事聽從美國,而是更加強調國防自主,更加註重發展與美國以外國家的戰略關係。三是中美關係惡化,進一步牽制了中美兩國的國際影響力。印度認爲這是一個戰略機會,可以利用中國當前的外交困難,在領土爭端等問題上謀求實利,同時還可以利用美國對自己的戰略依重,從美國獲得更多的科技、貿易和投資機會。

其次,中印兩國同時崛起是導致中印關係變化的直接因素。中印兩國的國際地位、戰略影響範圍以及在邊境地區的實控能力都有明顯提升。在國際地位方面,中國曾走在印度前面。但近幾年來,印度不斷衝擊一些重要的國際組織蓆位,中印兩國的國際地位不斷接近,有在國際排位方面成爲“新鄰國”的可能性。兩國都在積極拓展戰略影響範圍。兩國海軍的規模不斷擴大,質量也在不斷提升,導致兩國的海上活動範圍不斷擴大。印度不斷鞏固自己在印度洋地區的軍事存在和政治存在,在積極地把馬六甲海峽的西大門、印度洋的東大門安達曼羣島軍事化,以增強自己的戰略影響力。另外,印度海軍還前出南海,試水東海。中國則鞏固了自己在南海的存在,並努力把在印度洋地區的海軍存在常態化。雖然中印兩國海軍的活動,與美國、日本、英國、法國和俄羅斯等國家相比,並無獨特之處,是國家發展過程中的必然行爲。但這畢竟一個新的現象,對中印關係和國際社會來說也可能是一個新的問題。

對於中印兩國來說,在邊境地區的變化影響最爲直接。過去,中國在邊境地區擁有基礎設施優勢,印度則擁有人力資源方面的優勢,雙方形成了一個大致的平衡狀態。但是在最近幾年中,印度投入很大的精力加強邊境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尤其是邊境道路建設,增強了印軍的投送能力和保障能力,使得印軍在邊境地區的軍事存在和準軍事存在明顯上升,邊境活動也日益頻繁和大膽。中印之間原有的邊境力量平衡已經被印度的快速發展所打破。印度試圖化局勢優勢爲邊界爭端中的勝勢,是導致2017年以來數次重大邊境衝突的主要根源。

簡而言之,當前中印之間出現的很多問題,是國際環境變化、中印兩國的國際地位的變化以及中印兩國力量對比關係的變化所致。在這一過程中,中印兩國的對外政策都經歷了從消極到積極、從被動到主動的轉變,中印關係的重要性和競爭性也同時上升。由於上述因素都處於變化過程之中,中印關係的發展趨勢也體現了明顯的不確定性。壓制國內的民族主義衝動,恪守鄰國、發展中國家和大國這三大屬性,進行謹慎的、以相互尊重爲基礎的互動關係,是兩國目前所能做的,也是所應該做的。

(來源: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