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流域重點水域常年禁捕,28萬漁民生計咋保障?

亞太日報

text

1月1日起,長江流域的重點水域將分類分階段實行漁業禁捕。當日零時起,長江上游珍稀特有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等332個自然保護區和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全面禁止生產性捕撈。根據部署,2020年年底前,長江干流,岷江、沱江、赤水河、嘉陵江、烏江、漢江、大渡河等重要支流,以及鄱陽湖、洞庭湖等通江湖泊要完成漁民退捕,實施爲期10年的常年禁捕。

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禁捕的意義何在?

據介紹,長期以來受攔河築壩、水域污染、過度捕撈、航道整治、挖砂採石等活動影響,長江水域生態功能明顯退化,生物資源衰退和生物多樣性下降等問題凸顯。比如,白公式豚、白鱘、鰣、鯮等物種已多年未見,中華鱘、長江江豚等極度瀕危。

生態破壞不僅危及長江水生生物種羣繁衍,漁業生產也受到嚴重影響。1954年長江流域天然捕撈量達42.7萬噸,上世紀60年代捕撈量下降到26萬噸,80年代爲20萬噸左右。近年來即使大規模增殖放流,長江每年的捕撈量也不足10萬噸,約佔全國淡水水產品總量的0.32%。

農業農村部副部長於康震表示,禁捕是有效緩解長江生物資源衰退和生物多樣性下降危機的關鍵之舉。

近年來,農業農村部會同有關部門和沿江省區市,啓動實施以長江爲重點的水生生物保護行動,取得積極進展。特別是2017年以來,會同貴州省率先在赤水河流域開展全面禁捕試點以來,赤水河流域生物多樣性指標逐步好轉。據監測調查,當前,赤水河魚類已增加到160餘種,其中珍稀魚類49種;赤水河流域監測斷面水質常年達到Ⅱ類標準,全面禁捕的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日益顯現。

禁捕之後,世世代代以漁爲生的漁民生計怎麼辦?

根據沿江各地測算,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禁捕共涉及沿江10個省市的合法持證漁船11.3萬多艘、漁民近28萬人。禁捕之後,如何幫扶退捕漁民走上岸、立住腳、謀發展?

2019年年初,農業農村部、財政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聯合印發了《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禁捕和建立補償制度實施方案》,對禁捕工作相關政策措施作出了明確安排。根據《方案》,禁捕期間,退捕漁民臨時生活補助、社會保障、職業技能培訓等相關工作所需資金,主要由各地結合現有政策資金渠道解決。同時,中央財政安排了補助資金對各地的禁捕工作給予適當的支持,積極引導退捕漁民上岸和轉產轉業。

沒有真金白銀的足額投入,禁捕工作很難取得實際效果。農業農村部數據顯示,中央財政已安排92億元補助資金,分年度撥付執行。目前,2018年和2019年中央財政一次性禁捕補助資金都已到位。

長江禁捕是一項長期任務、系統工程,也是一項歷史性工作。于康震表示,隨着禁捕工作的持續推進,沿江省市縣政府要主動入位,抓好任務落實,各級農業農村部門要發揮好牽頭協調作用,各相關部門要各司其職、協同推進,合力推動各項任務落實落地。

話又說回來,禁捕工作的推進,也離不開公衆的參與。禁捕之後,江鮮必然在市場消失,非法捕撈的利益誘惑也將加大。在這裏也提醒消費者,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讓我們攜手守護母親河。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