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日報 | 前高官稱美國之憂不在中國,而在蕭牆之內

亞太日報

text

亞太日報 沃克

20日,美國前勞工部長羅伯特·萊克在《衛報》發表文章稱,自二戰結束以來,美國每次發現自己在實力上遭遇他國的威脅時,總是責備新崛起的國家,而非責備自己沒能跟上發展的步伐。例如,由於中國政府最近針對地緣政治和經濟領域發表了越來越多“咄咄逼人”的觀點,其強硬立場讓美國國內不論是民主黨還是共和黨都感到非常不滿。

ht_robert_reich_nt_131009_16x9_992.jpg

“不過,如果這次來自中國的威脅能激起美國政府的勝負欲,使其增大對美國教育、研究和基礎設施三領域的投資,就像20世紀50年代後期蘇聯的史普尼克危機一樣,倒是件好事,” 萊克評論道。60多年前,蘇聯成功發射史普尼克1號衛星,讓當時自認爲在航空領域處於領先地位的美國產生了壓迫感。此後,美國不甘示弱,與蘇聯展開了太空競賽,並公佈了阿波羅計劃。藉着美國政府對國防的投資,該國半導體、互聯網等基礎研究領域顯著發展,工業的整體生產力和美國人民的工資也隨之提高。

蘇聯開始解體後,美國人又發現,日本正在崛起。以日本汽車爲例,它們一路暢銷,甚至讓美國同行業的“三大巨頭”,即通用汽車、福特和克萊斯勒都陷入市場份額減少的危機之中。同時,日本三菱地產在1989年以14億美元收購了美國洛克菲勒中心80%的股權,索尼在同年以將近50億美元併購了好萊塢電影公司哥倫比亞,日本電子遊戲公司任天堂還曾試圖收購“西雅圖水手”棒球隊……在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美國方面認爲,其國際競爭力和國內就業率都遭到了來自日本的“威脅”。因此,美國國會曾將矛頭對準日本企業,舉行了無數次的聽證會。

在那段時期,美國出版的一大批書籍和媒體報道都將日本“妖魔化”,這和目前中國的處境很相似。比如,經濟學家帕特·喬特在其著作《影響力代理》中曾指責日本政府賄賂美國名人,目的則是“有效增強日本在國際政治領域的影響力,甚至要讓其政治地位超越美國”。另一位經濟學家克萊德·普雷斯托維茨也曾在《交易場所》中辯解道,“之所以美國在各方面的實力和美國人民生活質量的各項指標都在不斷下降,其實是因爲日本正在對我們發起挑戰,而我們卻沒能進行充分的回擊。”

然而,美國卻沒能注意到日本對其教育和基礎設施的巨大投資,這纔是這個島國崛起的關鍵。得益於此,日本才能生產出“連美國人都想買”的高質量產品。萊克反思道,相比之下,美國的金融體系卻猶如一個“賭場”,要求短期快速盈利,卻忽視了教育系統的失敗——近80%的年輕人即便上過學,仍看不懂一本新聞雜誌,還有很多人即使已經畢業,卻不具備職業技能,因此找不到工作。在基礎設施方面,萊克稱,“我們不穩固的橋樑和坑坑窪窪的道路也大大降低了我們的生產力。”更可悲的是,美國卻沒能發現自身的這兩大弊病,而只會將責任歸咎於日本的威脅。

微信圖片_20210621174109.png

現在,輪到中國登場了。不過,這次,除了競爭以外,美國的企業和投資者們也在利用中國的廉價勞動力和巨大市場,悄悄地在中國建立了工廠,並將技術出售給他們所謂的中國“合作伙伴”,以從中漁利。

“我並非想看輕中國對美國的挑戰,但是,縱觀二戰後的歷史,美國總是責備他國,而非責備自己,前者確實比後者更容易,”萊克評論道。

“我們今天面臨的最大威脅不是中國。我們必須小心,不要過度妖魔化中國,更不要鼓勵本土主義和仇外心理,這會導致軍事支出增多,而教育、研究、基礎設施卻無法得到投資,這三項纔是美國未來繁榮所依賴的基石。”

“核心問題是,在全球經濟和文化迅速融合的今天,美國能否在不樹立另一個敵人的條件下,重新確認我們在國際上的身份定位和我們共同的責任?”萊克在文末提問道。

(來源:亞太日報 APD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