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美國《華爾街日報》報道稱,根據白宮的規劃,美國將在2020年9月前從目前3.45萬名駐德國美軍中撤離9500人,其中部分將轉移到波蘭等盟國,部分將撤回美國。6月15日,美國總統特朗普正式宣佈,將把駐德國美軍總人數減至2.5萬人,並指責德國在北約軍費分擔中貢獻不足。特朗普的這一決定反映了歐美關係的疏遠,同時也是美國對北約防務戰略的調整。
美國單方面宣佈撤軍,引起德國的不滿。6月26日,德國總理默克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雖然有“重要的理由”繼續維護跨大西洋國防聯盟,但如果美國自願放棄其作爲世界大國的角色,那麼德國就必須“從根本上好好考慮未來的跨大西洋關係”。
特朗普直接批評德國的兩大問題:一是軍費開支太少,二是與俄羅斯關係太親密。特朗普上臺伊始即對歐洲無償利用北約的安全保護表示不滿,強烈要求各國爲北約提供軍事保護埋單。美國特別對德國等大國軍費開支沒有達到本國GDP的2%表示憤怒。關於對德國同俄羅斯關係太親密的指責主要是指德國同俄羅斯在“北溪-2”天然氣管道項目上的合作,特朗普認爲,美國在軍事上支持了德國,德國卻斥巨資去購買俄方的能源,因此威脅要制裁德國。這次撤軍顯然是向德國施加壓力,迫其就範。
撤軍是美國在歐洲的“戰略收縮”
駐德美軍是美德兩大北約盟友的粘合劑,也是美國同歐洲盟友的紐帶,撤軍的舉動表明,美國正在歐洲實施戰略收縮政策,這將進一步導致歐洲盟友擔憂美國承諾的可靠性,也擔心動搖北約共同防務基礎,有可能改變二戰後的歐洲安全秩序。
對特朗普針對跨大西洋關係的一系列言論和行動,默克爾曾明確指出,“我們歐洲人要把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我們要爲自己的未來而戰鬥”。這番話的弦外之音是,歐洲不再信任也不再依賴美國了。
默克爾所說的“歐洲的命運要掌握在自己手中”並不是一句空話。她說,“我繼續承諾確保27國共同迎接未來”。這顯然意味着,德國在推動歐洲建設中將繼續發揮主導作用。針對美國對歐洲的戰略收縮,建設歐洲自主防務的計劃真正提上日程。2018年,法國總統馬克龍提出歐洲建軍,這是法國在特朗普上臺後第一次提出這一明確主張,儘管法國始終是歐洲自主防務的主要倡導者。
近些年,歐洲自主防務計劃始終在醞釀,但進展不大,因爲美國這座“靠山”畢竟被認爲是可靠的。這次特朗普撤軍,雖然是調整性質,但卻敲響了警鐘,歐洲意識到加強自身防務的緊迫性。可以預料,歐洲自主防務建設在法德推動下將會取得實質性進展。
美軍“戰線前移”將刺激俄羅斯
特朗普決定從德國部分撤軍後,波蘭立即要求把撤出的美軍轉移到波蘭。長期以來,波蘭視俄羅斯爲其最主要的安全威脅,而美軍是對俄“重要的遏制力量”,希望藉助美國和北約爲其提供安全保障。近年來,波蘭不斷加強與美國和北約的軍事合作,邀請美國在波蘭部署導彈防禦系統,積極與美國和北約舉行聯合軍演。不久前,波蘭總統杜達訪問華盛頓,同特朗普就向波蘭派駐美軍問題進行磋商。特朗普在會談後在白宮向記者表示,將把部分駐紮在德國境內的軍隊撤出,部署在波蘭。杜達提出,波蘭願承擔駐波美軍20億美元的相關費用,並將美軍基地冠名爲“特朗普堡”。
可以看出,美國決定從德國部分撤軍,然後向波蘭轉移美軍,這是對北約防務戰略的重大調整。隨着中東歐國家加入北約,加上德美在許多問題上存在嚴重分歧,德國的地緣優勢不再,德國在美國歐洲戰略中的地位有所下降。因此,美軍將以“向前部署,向前移動”爲核心進行調整,波蘭、波羅的海三國等中東歐國家成爲美軍部署的重點。波蘭位於北約東端,緊鄰俄羅斯,美軍駐紮在波蘭實際上是北約“戰線前移”的部署。
有消息說,波蘭還有意“接盤”美國在德國的核武器。美國駐波蘭大使斯莫巴赫今年5月在社交媒體表示,“如果德國希望降低北約的核能力並弱化北約,那麼一直明確履行自身義務、具有風險意識且位於北約東翼的波蘭可能在本國部署這種力量”。
美國大約有20枚B-61核彈部署在德國,德國議會曾在2010年和今年兩次就遷出這些核彈進行審議和激烈辯論。五角大樓正認真考慮在波蘭部署核武,波蘭爲了“接盤”這些核彈在今年初決定斥資50億歐元購買35架能夠運載這種核彈的F-35A戰鬥機。
美國無論是向波蘭轉移軍隊,還是計劃向波蘭轉移核彈,其目的顯然是針對俄羅斯,這就必然引起俄羅斯的強烈反應。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對美國從德國撤軍表示歡迎,但對把美軍轉移到波蘭表示警惕。俄外長拉夫羅夫表示,美國在歐洲部署核武使本來已經複雜的局面更加複雜化了。
從“戰略收縮”到“戰線前移”,美國對北約的戰略調整已初見端倪,特朗普雖然質疑北約職能過時並指責北約盟友失職,但他表示不會放棄北約,反而要強化北約。美國對北約的戰略調整看似是歐美結盟關係疏遠的結果,但這只是表象,其真實意圖是進一步加強防範和遏制俄羅斯在歐洲的擴張企圖。對此,俄羅斯顯然會做出反應,這就爲歐洲的地緣政治增添更多的不確定因素。
(來源: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