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日報 | 美國和英國曾差點開戰,因爲一頭豬

亞太日報

text

亞太日報 重北

提到豬,我們往往會聯想到餐桌上的美食,因爲很多美味的佳餚,其原料必定有豬肉。但任誰也不會想到,因爲一頭豬,美國和英國在160多年前差點打起來。

事情的起因要從聖胡安島說起。聖胡安島是美國西北太平洋沿岸的一個羣島,恰好處在美國本土和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省之間。這座島早期是北美土著部落的羣居地,19世紀初主要由英國人控制。1846年6月15日,英美爲解決俄勒岡邊界爭議,簽署了《俄勒岡條約》。條約規定美屬俄勒岡地區與英屬哥倫比亞地區(現在的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之間的邊界以北緯四十九度劃分,一直延伸至溫哥華島與北美大陸之間的海上通道中線,然後南轉穿過該通道和胡安·德·富卡海峽,直至太平洋爲止。

然而,問題在於,該海上通道有兩條海峽可被視爲通道中線,一條是哈羅海峽,位於聖胡安羣島西端,另一條是羅薩里奧海峽,位於聖胡安羣島東端。這就意味着,聖胡安島恰好處在了兩國國界線中間,既不屬於美國,也不屬於英國。

402af053-3fa4-4926-9e9c-3421a6b02c25.jpg

於是,事情發生了。1859年,住在聖胡安島的美國農民萊曼·卡特勒,在他的花園裏發現了一隻豬正在偷吃他種的土豆。一怒之下,他一槍打死了這隻豬。響亮的槍聲引起了豬的主人、住在隔壁的查爾斯·格里芬的注意,格里芬不是美國人,而是受僱於哈德遜灣公司的英國人。看到自己的豬被打死,格里芬遂要求卡特勒賠錢。卡特勒提出賠償10美元,但是格里芬一口回絕,要求他賠100美元。卡特勒覺得格里芬在“獅子大開口”亂要價,自然不願賠這麼多錢。

carndecerdo900x500_1.jpg

氣不過的格里芬打電話給當地英國政府,並威脅要逮捕卡特勒。卡特勒則叫來了他在島上的美國鄰居,並請求當地美國政府提供軍事保護。於是,原本是一場簡單的民間糾紛,就此上升爲兩個國家之間的矛盾。

爲了維護自己的國民格里芬的利益,英國派出三艘把守在溫哥華島的軍艦到聖胡安島海域,美國也不甘示弱,往聖胡安島海域派遣了數百名士兵、14門火炮,同時還修築了一座臨時的多面堡以供防禦。英國本以爲派出軍艦會嚇跑美國人,沒想到美國人竟然硬碰硬,於是又增加了兩艘軍艦和70門火炮將聖胡安島團團圍住。

雖然英美雙方可以說是劍拔弩張,但是誰都不敢開出第一槍。就這樣,雙方在這個地方僵持了數月,直到時任美國總統詹姆斯·布坎南出來解圍,當時的美國內戰隨時可能爆發,布坎南不想這個時候和英國再來一戰,於是派出美國最德高望重的將軍溫菲爾德·斯科特將軍前來談判,斯科特將軍以布坎南總統的私人名義向格里芬賠償100美元,英美雙方還約定兩國都可以派軍駐紮在島上,但是人數不能超過100人。

這場差點演變爲戰爭的對峙衝突,就這樣平息了。那頭被打死的豬成了雙方衝突中唯一的犧牲者。1871年,英美兩國同意委託德國皇帝威廉一世,組織一個仲裁委員會徹底解決聖胡安島的歸屬問題。最終,委員會作出了有利於美國的裁決,認定以哈羅海峽爲界,聖胡安島歸於美國。對此英國也接受了。

現在,聖胡安島是以賞鯨而聞名的旅遊勝地,每年都有大量遊客前來旅遊。但有趣的是,可能因爲當年的那段歷史,來這裏旅遊的英國人和加拿大人卻不是很多。

(來源:亞太日報 APD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