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日報綜合 牧之
進入2020年8月,因爲二戰日本強徵韓國勞工索賠案而起的韓日兩國貿易爭端再度出現惡化。韓國當地時間8月4日,涉事日企之一——日本製鐵在韓資產正式被韓國司法機關扣押,當日0時,韓國法院將扣押令送達日本製鐵集團。日本製鐵當即表示將對此上訴,而日本政府也對於日企被查扣一事表示了反對。
19世紀末日本明治維新後開始對朝鮮半島進行殖民統治,截至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日本在朝鮮半島強徵了大批勞動力參與了日本的重工業建設。對於被迫遭受的高強度勞動和非人道對待,韓國勞工一直堅持要對日本政府和強徵韓國勞工的日本重工業集團進行索賠,這其中就包括了日本製鐵,三菱重工,三井集團和住友集團。
事件的首次轉機出現在1965年韓日關係正常化的當口。兩國當時簽訂了一份雙邊協定,日本政府一次性向韓國政府支付3億美元賠款,換取時任韓國政府確認“兩國政府間及民間的一切戰爭索賠問題得到完全解決”,據悉韓國前總統盧武鉉也公開表示1965年的戰爭賠款足以償還對韓國勞工的賠償。
不過對此,韓國勞工們卻不買賬,認爲這筆賠款並沒有支付給所有遭強徵的韓國勞工或其家屬手中。2005年,倖存韓國勞工抱團在韓國司法部門提起訴訟,要求強徵過韓國勞工的近70家日本企業做出賠償。不過由於1965年的雙邊協議,韓國勞工先後兩次敗訴。
事件在2012年迎來了轉折,韓國最高法院裁定,日本強徵勞工是帝國主義殖民統治和反人道主義的結果,對此行爲的索賠權將不會因爲任何協定而消失,因此受害韓國勞工有權對日索賠,並因此判決日本製鐵集團對四名倖存韓國勞工每人支付一億韓元的賠款,約合人民幣61萬元,日本製鐵此後多次提起上訴並拒絕支付賠款。在歷經多年的訴訟程序後,兩國民間及政府依然沒有對此達成共識。
終於在2019年,日本政府爲了向韓國施壓要求撤銷對日企的指控,對韓實行了包括加徵關稅及限制出口重要產品的多種措施,兩者的貿易戰一度震驚全球。在多次索賠未果後,韓國最高法院終於在今年8月扣留了價值約4億韓元的日本製鐵集團在日資產,預計將對其進行拍賣以賠償韓國勞工。
這也讓兩國關係再次來到了圖窮匕見的危險邊緣。作爲日本政府及日本重工業企業來說,當初發動侵略戰爭之時,他們就已經從朝鮮半島攫取了大量本就不應屬於他們的產業和資源,爲此做出任何賠償都應是天經地義。作爲韓國政府,爲本國因被他國侵略而受到侵犯的人民謀求賠償也是再合適不過的。但是事情的關鍵就在於1965年雙方的一紙協議,若此爲雙方當時都同意的協議,則3億美元的賠償額應該是日本政府及民間爲戰爭賠款對韓支付的全部金額。若在此之外仍有戰爭賠款得到執行,那在韓的日本企業多多少少都會感到由此帶來的壓力,這或許也是日本政府及企業一致表示不願賠償的原因。
(來源:亞太日報 APD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