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匯局談歐美超寬鬆政策:長期持續可能帶來金融脆弱性上升

亞太日報

text

國家外匯管理局在9月25日發佈的《2020年上半年中國國際收支報告》中以專欄的形式,分析了主要央行爲應對疫情衝擊推出的超寬鬆政策,並表示,全球主要央行超寬鬆貨幣政策加劇危機前業已存在的低利率環境,長期持續可能帶來金融脆弱性上升和通脹風險。

外匯局認爲,針對新冠肺炎疫情的危機救助與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呈現出不同的特徵。

第一,速度快、力度大。以美聯儲爲例,2020年3月到6月美聯儲擴表2.9萬億美元,顯著超過2008至2009年的1.3萬億美元。同期,美歐日英四大央行的資產負債表合計增加5.7萬億美元,較疫情前擴大37%。

第二,政策直達實體。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中救助對象主要是貝爾斯登等金融巨頭。本次新冠肺炎疫情,主要央行均加大對受衝擊更大的中小企業等私人部門的直接救助。例如,美聯儲與財政部合作,突破性通過大衆企業貸款計劃和薪資保護計劃貸款便利,繼大蕭條後首度直接支持非金融部門中小企業信貸。

第三,本次危機救助的多項政策設計體現貨幣和財政協同。例如,美國財政部爲美聯儲的融資便利提供資本金支持,以吸收可能的信用風險損失。

在專欄中,外匯局肯定了超寬鬆貨幣政策緩解疫情衝擊,加快經濟復甦方面的作用。

“央行寬鬆貨幣政策補足私人部門因疫情所產生的現金缺口,並向金融市場注入鉅額流動性,避免流動性危機轉化爲償付危機,引發金融動盪。同時,超寬鬆貨幣政策所帶來的低利率環境保證政府獲得低成本融資,爲大規模財政擴張創造條件。最後,低利率環境還有助於緩解去槓桿壓力,加快經濟在疫情後的復甦步伐,減少疫情可能帶來的後遺症。”專欄稱。

但外匯局同時提醒,需警惕低利率環境長期持續所帶來的金融脆弱性上升和通脹風險。

當前新冠肺炎疫情在各國仍未得到控制,央行的超寬鬆貨幣政策短期難以退出,加劇疫情前已經存在的低增長、低利率以及高不確定性的困境,相關金融風險不容忽視。具體來說:

第一,超寬鬆貨幣政策下,金融機構傾向於承擔更高風險以獲取高收益,造成金融體系脆弱性上升。

第二,低利率易催生資產價格泡沫。儘管遭受疫情嚴重衝擊,但發達國家股票和房地產價格趨近歷史高位。

第三,面對疫情,在政府“救助所有人”的政治壓力下,財政可能不斷推出新的救助政策,甚至迫使央行對債務進行貨幣化,超寬鬆貨幣政策一旦疊加財政紀律渙散將加大通脹上行風險。

(來源:澎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