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蝦米,在線音樂迎接B端市場“全面開戰”?

亞太日報

text

音樂流媒體行業的轉身總是呈現着一種戛然而止的姿態,尤其是於聽衆而言,近些年來,從SongTaste、多米音樂、音悅臺到蝦米音樂,曾經幾多風光的音樂網站及產品,正在一個一個離開我們的視線。

2021年1月5日,蝦米音樂發佈官方聲明稱:由於業務調整,蝦米音樂播放器業務將於2021年2月5日正式停止服務。2021年1月5日10點,蝦米音樂將停止賬號註冊、會員充值、蝦幣充值、專輯購買等服務,開啓用戶個人資料與資產處理通道。

蝦米音樂的告別信

一個月後的2月5日0點,蝦米音樂將停止所有歌曲試聽、下載、評論等所有音樂內容消費場景,停止個人資料導出或下載,僅保留賬號資產處理、網頁端音樂人提現服務。2021年3月5日0點,蝦米音樂除網頁端音樂人授權服務維持運營,其他運營均停止並關閉服務器,屆時及以後將無法登錄。

多米音樂旗下著名音樂分享網站、擁有500萬用戶和300萬曲庫的SongTaste早已在2015年7月關閉音樂板塊。而2018年2月14日,已經在新三板掛牌一年多的多米音樂發佈公告稱,申請在新三板終止掛牌。

2015年7月,多米音樂旗下音樂分享網站SongTaste宣佈關閉音樂版塊,2018年,多米音樂宣告出局,如今蝦米音樂也即將徐徐退場,不能不說證明了互聯網時代音樂行業的廝殺激烈,而隨着音樂版權競爭告一段落,網絡版權競爭的白熱化,批量告退的音樂流媒體背後,絕不僅僅是版權內容的爭鬥。

21世紀告別:蝦米12年,多米8年,音悅臺10年

疫情期間,在線流媒體們紛紛大力推動平臺線上live業務以吸引流量之際,蝦米音樂則顯得進取心沒那麼強烈,除了阿里系的大型線上慈善演出相信未來之外,幾乎沒有什麼線上聲量,彼時便有不少從業者對蝦米音樂的未來給出了不確定性。

事實上自2019年開始,蝦米音樂被阿里選擇戰略放棄等聲音便甚囂塵上。2019年6月,阿里進行組織架構調整,蝦米音樂被移出阿里大文娛,彼時,業內一度有傳聞稱蝦米音樂即將跟網易雲音樂合併,共同狙擊TME的消息。然而同年9月,阿里領投網易雲音樂7億美元,佔股約10%。算是側面證實了阿里“戰術放棄”這一決策。

與蝦米同一時代的音樂播放器:誕生於二十一世紀之初的千千靜聽,也是大部分80、90後網友的流媒體聆聽啓蒙,千千靜聽在2013年開始“銷聲匿跡”,易名爲百度音樂,後於2018年被太合音樂品牌復原,百度音樂也逐漸轉型成爲百度音樂人平臺。

而多米音樂則算是倒在了版權爭鬥的戰場下。根據《財經》提供的信息,2014年處於巔峯狀態的多米音樂,年營收爲3243.37萬元,淨利潤則爲-4399.95萬元,處於虧損狀態。儘管用戶量龐大,但未能找到合適的盈利方式,便是音樂流媒體的死穴。

版權之外,內容之源

在聊在線音樂平臺的商業模式前我們先來聊內容。

互聯網分發平臺提供了更多宣發的出口,短視頻、網綜正在成爲多元的娛樂產業的重要構成。正如綜藝影視製作捧紅及泛紅了不少藝人及作品,如果不能找到與年輕受衆的接入口,成爲快速的通道構成,便很容易在後版權時代被迅速淘汰。

蝦米便是例證之一,一方面,蝦米擁有高口碑與音樂行業鄙視鏈頂端的定位。儘管相較於騰訊音樂系的三大流媒體QQ音樂、酷狗音樂、酷我音樂,以及網易雲音樂近兩年接二連三的版權動作,蝦米音樂的版權缺口在逐漸拉大,但這不妨礙死忠粉們——蝦米音樂平臺依舊保有了那些資深樂迷們所喜愛的內容,如簡介的UI界面、優質的歌單、一應俱全且紕漏微小的歌曲專輯介紹。而在面向服務音樂人的B端,蝦米音樂也得到了不少音樂人的認可。

另一方面,如前文所述,在這個一切講究效率的碎片化時代,一檔網絡播出的音樂綜藝,便能將出道二十年的搖滾樂隊在一夜之間送入大衆市場,送入他們從未觸達過的受衆的視線裏,送入一線藝人才能擁有的商業代言的燈光下;短視頻平臺上的幾首流行樂副歌部分,配上一段幾十秒、抓人眼球的、煽動情緒的視頻片段,便能輕鬆獲得幾個億的使用量,和全網無處不在的洗腦瞬間。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一個一線的音樂流媒體音樂平臺沒有既定版權儲備或許無法在短期成爲致命傷口,卻足以因爲與互聯網內容的“脫節”而逐漸失去行業聲量與用戶流量。

若是我們回顧近兩年來網易雲音樂及QQ音樂的平臺戰略,便能發現,在版權之外,二者一直沒有停下與年輕化、碎片化、網生化的內容接軌的步履。無論是《歌手》《中國新說唱》系列,《樂隊的夏天》《我是唱作人》等等,提供音樂內容源的音樂綜藝的搶奪戰中,蝦米似乎始終保持“佛系”。

由此可見,一款身處激烈競爭的音樂流媒體一線的產品,如果不能擁有足以匹敵其他平臺的來自唱片公司的版權;不能夠抓住音樂綜藝輸出的原創、獨家的音樂內容;也不能夠自制一檔既能成爲音樂人的宣發出口、又能反哺平臺獨家音樂內容的站內綜藝;還不能夠發展成爲線下演出入口、成爲大部分音樂人數字專輯的發佈首選……硬件設施決定了軟實力的走向,長此以往,沒有一家音樂平臺能夠穩定的在激烈的競爭中全身而退。

蝦米音樂的流派分類詳細

在1月5日蝦米音樂正式官宣告別後,大批深度用戶及獨立音樂人在社交圈嘆惋。一位剛剛00後玩樂隊的音樂人在朋友圈留言表示,這是自己第一個成爲音樂人的地方,歌曲審覈機制是最高效的,流派分類和算法堪稱國內音樂軟件的頂層。

如今,一切都已塵埃落定。但在蝦米音樂的官方告別中,也透露了一個關鍵信息點:“我們將依託新成立的‘音螺’平臺持續探索創新,服務音樂人及業內合作伙伴。”這是否意味着,蝦米音樂將以服務音樂人的B端平臺形態“迴歸”。

B端服務平臺成下一風口?

在互聯網檢索音螺,相關詞條寥寥無幾,這款尚未上線的軟件未能在ios平臺找到,而安卓平臺的最後更新時間爲2021年1月5日的下午兩點半。

而在產品簡介中,寫着“支持多有音樂文件,可以自動掃描手機中的所有音頻文件”、“是款音樂播放視頻武器”,且“所有音樂都可免費搜索及下載”。乍一看,有些像騰訊前幾日推出的波點音樂app,發力於鼓勵年輕用戶參與音樂視頻互動的方式,打造UGC內容社區,爲音樂的剛需特徵注入社交屬性。

音螺APP產品介紹

事實上,據蝦米音樂相關人士表示,音螺將以新的形式呈現,是to B的音樂服務平臺。而B端服務音樂人的平臺也沒那麼好做,但近兩年來似乎成爲一些音樂產品轉型的“大勢所趨”。

前有百度音樂、太合音樂打造的由鄭鈞作爲發起人的合音量,旨在通過T榜選出優質的獨立音樂人併爲其全方位服務,後逐漸銷聲匿跡。而TME也正在大刀闊斧的向B端市場挺進:先後投資了佈局音樂版權市場的DNV、愛聽卓樂兩家B端公司。

B端商用音樂平臺似乎不僅成爲喪失流量的音樂流媒體的重要選項,也在成爲巨頭們佈局的通道之一。

如今阿里音螺出現,戰火似乎隨時將蔓延至B端,在線音樂平臺終於從一場持久的用戶爭奪戰,向服務音樂內容、探索音樂商業模式產業鏈的方向進軍。

一方面是近年來市場逐漸變暖的獨立音樂領域之中,誕生了較多具備一定話語權的獨立音樂人,而曝光原創音樂人的音樂綜藝的誕生,又將獨立音樂領域推至臺前,更好的服務獨立音樂人,爲其制定宣發出口和版權管理手段。

另一方面,進入後版權時代後,用戶體驗、線下演出、音樂廠牌、包括資本趨之若鶩的短視頻平臺,都成爲了接下來可能的競爭地,而在多米、蝦米、音悅臺等無法實現正向商業循環的音樂平臺陸續倒塌之後,市場似乎已經反思:最具有決定性意義的,或許是率先搶佔產業鏈話語權,角逐B端音樂戰場,探索更具持久商業體系的“全面戰爭”。

(來源:界面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