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強調“持久戰”,有何深意?

亞太日報

text

中國經濟怎麼看、怎麼辦?7月30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用“持久戰”爲這個問題破題。會議指出,當前經濟形勢仍然複雜嚴峻,不穩定性不確定性較大,我們遇到的很多問題是中長期的,必須從持久戰的角度加以認識,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爲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近段時間以來,“國內循環”“國內國際雙循環”已成爲中國經濟的高頻詞,此次中央佈局中國經濟時強調“持久戰”有何深意?

中央強調“持久戰”,反映出中國對當前經濟發展所面臨挑戰艱鉅性、不確定性的戰略清醒。當前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此起彼伏、尚未有結束的跡象,這意味着因疫情產生或者激化的問題將在中長期存在,過去40多年中國實現快速發展的外部環境出現了變化。世界經濟深度衰退、國際貿易和投資大幅萎縮、國際金融市場動盪、國際交往受限、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一些國家保護主義和單邊主義盛行、地緣政治風險上升,是佈局中國經濟未來發展必須考慮的大背景。

環顧世界,美國今年二季度實際GDP年化季率環比初值下滑32.9%,創73年來最大降幅;德國今年第二季度GDP環比下滑10.1%,創50年來新低;日本政府將年度經濟增長預測下調爲下降4.5%至5%,成爲1955年現有統計制度實行以來最大跌幅……外部環境的惡化,意味着中國經濟發展必須轉變過去“兩頭在外、大進大出”的單循環格局,牢牢把握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爲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正是中央應對當今世界“黑天鵝”“灰犀牛”頻現的“中國策”。

中央強調“持久戰”,也反映出中國從容應對變局的戰略定力。“持久戰”既有反對“速勝論”的一面,也有反對“悲觀論”的一面。縱然面臨各種風險挑戰、甚至還可能遇到難以想象的驚濤駭浪,但只要中國確保目標不變、靶心不散,持之以恆按照既定戰略部署穩紮穩打,就沒有過不去的坎、沒有越不過的火焰山。從此次中央政治局會議可以看出,中央部署中國經濟的眼光不僅侷限於2020年下半年,更放眼於“十四五”規劃、乃至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2035年遠景目標。在這個充滿不確定性的世界裏,在一些國家內耗於短期選舉利益爭奪時,政策的長期穩定性和延續性爲中國發展塑造了強大的確定性。

從半個多世紀前的中國工業發展“兩步走”戰略,到30多年前的“三步走”發展戰略,再到20多年前的“新三步走”戰略,直至今天的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兩步走”戰略,中國現代化道路就是這樣承前啓後、繼往開來一步步紮紮實實走出來的。一個個國家發展的目標猶如一盞盞明亮的航燈,接續照亮中國前進的道路,賦予中國“亂雲飛渡仍從容”的戰略定力。

用打“持久戰”的耐力和定力,建立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中長期協調機制,堅持結構調整的戰略方向,實現穩增長和防風險長期均衡,相信中國必將在危機中育新機、於變局中開新局。

(來源:海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