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日報 | 惹毛中國的歐洲小國,你慘了

亞太日報

text

亞太日報特約記者李筱秋

歐洲小國立陶宛日前同意臺灣當局在其首都維爾紐斯設立所謂“代表處”。這一公然挑戰一箇中國原則的行爲,在小秋看來,歸根結底,還是美國因素在作怪。

還是先給小夥伴們簡單介紹一下立陶宛。

此國位於波羅的海沿岸,人口不到300萬,面積6萬多平方公里。此面積若與我國各省級區劃相較,僅大於寧夏、海南與臺灣。不過,小國的男子籃球隊水平強於我國。1990年恢復獨立後,立陶宛國家男子籃球隊在1992年、1996年和2000年三次獲得奧運會銅牌,在2004年和2008年奧運會上取得第四名。

80457_05.jpg

再說說臺灣的所謂“代表處”是個啥東東。它就是不具有使館地位但行使不少使館職能的機構。目前,與臺灣保持外交關係的僅有15國,臺灣和其他幾十個國家就靠這種“代表處”保持着不正當關係。中國政府認爲,“代表處”也是官方機構,與華建交的國家,應當遵守承諾,不與臺灣方面發生任何官方關係。

中國的要求合不合理?當然合理,是完全有法理依據的。例如,立陶宛在1991年簽署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立陶宛共和國建交聯合公報》中就明確承諾說,立陶宛共和國政府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臺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立陶宛共和國政府承諾不和臺灣建立官方關係和進行官方往來。因此,中國政府才譴責立陶宛當局,說其舉動公然違背中立兩國建交公報精神,是背信棄義的行爲。

立陶宛爲何背信棄義和臺灣勾勾搭搭?該國曾是蘇聯加盟共和國,獨立後於2004年加入北約和歐盟。由於歷史原因,立陶宛等波羅的海國家對俄羅斯存在戒心,因此在安全領域高度依賴美國,長期採親美政策,對俄則態度強硬。這或許就是該國與臺灣之間的相憐同病——在所謂的極權國家威脅下,尋求美國的庇護。

在中美關係曾經的“蜜月”時期,立陶宛對華友好,中立關係曾長期穩定發展。近年來,伴隨美國對華遏制、打壓升級,立陶宛對華敵意也逐漸上升。

  2019年2月,立陶宛安全部門在一份報告中將中國稱爲“國家安全威脅”。2019年7月,立陶宛總統瑙塞達公開表態,不支持吸引中國投資參與該國克萊佩達港的建設,稱中國投資“可能威脅立陶宛國家安全”。也是在2019年,80名立陶宛國會議員致函世界衛生組織,提出邀請臺灣出席世界衛生大會。

2020年10月,立陶宛舉行議會選舉,中右翼祖國聯盟-立陶宛基督教民主黨人黨主導的執政聯盟上臺執政。立陶宛對華敵意進一步上升。

拜登政府上臺執政後,打着共同價值觀的旗號拉一些國家組建反華聯盟。今年以來,立陶宛反華操作更多。該國議會2月通過有關退出中國-中東歐國家(17+1)合作機制等決議。5月20日,該國議會又通過決議,干涉新疆問題。此後,立外長蘭茨貝吉斯宣佈正式退出“17+1”。

此次臺灣“代表處”的設立,是以上挑釁行動不斷疊加後達到的峯值。

立陶宛方面是如何解釋其行爲的?該國總統瑙塞達說,立陶宛致力於捍衛民主原則和價值,作爲主權和獨立國家,立陶宛可以自由決定與哪些國家或地區發展經濟和文化關係。立陶宛議員馬爾德基斯(Matas Maldeikis)則聲稱,該國無意干涉中國內政,並不把臺灣視爲中國一部分。

是可忍孰不可忍。臺灣當然是中國一部分。一箇中國原則有充分的法理依據。《開羅宣言》《波茨坦公告》等一系列國際法文件確認中國對臺灣的主權。一箇中國原則是公認的國際關係準則和國際社會普遍共識,是中國同包括立陶宛在內的國家和國際組織發展雙邊關係的政治基礎。早在20世紀70年代中國與歐共體建立正式關係時,歐方就承諾“不同臺灣保持任何官方關係或締結任何協定。”這一承諾對歐盟及成員國構成法定義務和約束,作爲歐盟成員國的立陶宛當然也在約束範圍之內。

立陶宛政客的狡辯越描越黑,正印證了中國政府對其的指控——偷樑換柱、背信棄義。

中立關係惡化後果如何?在小秋看來,對中方只是癬疥之疾。今年2月份,中方表示計劃今後5年從中東歐國家進口累計價值1700億美元以上的商品,爭取實現未來5年中國從中東歐國家的農產品進口額翻番,雙方農業貿易額增長50%。立陶宛對中國-中東歐國家整體合作影響不大。中國商務部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與中東歐國家總貿易額超過1000億美元,其中與立陶宛的貿易額佔比還不到2%。中立關係惡化對中歐關係大局也不會產生重大影響。它的經濟體量有限,在歐洲分量不足,難以影響歐洲主流輿論,當然也產生不了跟風效應。

反過來,立陶宛挑釁中國,向拜登政府遞“投名狀”的效果如何呢?立陶宛經濟暨創新部長阿爾莫奈特18日透露,立陶宛近期將與美國進出口銀行簽訂6億美元出口信貸協議。

這能滿足立陶宛的胃口嗎?恐怕不能。它要求的是在俄羅斯不斷擴大勢力範圍的背景下,美國的安全庇護。而明眼人都看到,拜登政府目前戰略重點的是在印太地區。立陶宛當局企圖打“臺灣牌”,呼應美遏制中國的戰略,恐怕未必能讓美方收貨。今年8月份美國撤離阿富汗、拋棄阿親美政府的一幕,看來還沒有讓立陶宛們接受教訓。中國政府已經決定召回中國駐立大使,並要求立政府召回駐中國大使。相信,今後相當長時間裏,立陶宛不再有機會搭乘中國經濟發展的快速列車。

受損失的是誰?當然是那些被所謂“民意代表”所並沒有真正代表的民衆。很可惜,這樣的事情還將在這個世界不斷上演。

(來源:亞太日報 APD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