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月14日再融資新規落地以來,資本市場再融資呈現供需兩端熱。
據《證券日報》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2月24日17時,已有94家上市公司發佈或修訂再融資預案,其中,89家爲非公開發行。從監管維度來看,證監會核發再融資批文速度也有所加快,在新規出臺後的一週內就覈准了18家。
再融資新規從拓寬創業板再融資覆蓋面、優化非公開發行條件和延長批文有效期三個方面,對規則進行修訂和優化。業內人士認爲,再融資新規的發佈,對於提高上市公司融資效率、落實以信息披露爲核心的註冊制理念以及推動上市公司提高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申報或修訂企業中
創業板佔比超四成
此次再融資規則修訂後,創業板公司受益最直接。“新規拓寬了創業板上市公司的再融資渠道,降低融資和發行的難度,增加投資創業板上市公司再融資的吸引力,尤其是對於新規實施前定增受限的上市公司。”中山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湛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據記者統計,上述94家發佈或修訂再融資預案的上市公司中,創業板公司數量最多,有41家,佔比爲43.62%。
“另外,新規實施後批文有效期延長至12個月,除了方便上市公司在有效期內根據企業自身情況自主選擇發行窗口,短期內也有助於上市公司靈活應對資本市場變化,減少市場風險。”李湛表示。
對於投資者來說,李湛認爲,再融資新規降低了減持難度,釋放了股權的流動性;可以鎖價發行,且發行底價由不低於基準價的九折改爲八折;非公開發行對象數量增至不超過35名,攤薄了單個機構參與份額。如此,也可以吸引更多資金進入資本市場,進而降低融資方的募集難度。
此外,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時期,再融資對企業補充流動性、增強抗風險能力也具有重要意義。證監會副主席閻慶民在國新辦新聞發佈會上表示,在繼續落實好五部委通知相關政策的基礎上,進一步研究支持措施,幫助實體企業復工復產。開通融資審批、報備等“綠色通道”,對註冊地及主要生產經營地在湖北的企業,對防疫抗疫保供的重點企業,以及募集資金主要用於疫情防控的首發、再融資、債券發行和併購重組,優先安排審覈和註冊報備。
萬博新經濟研究院副院長劉哲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再融資優化對於拓寬企業的融資渠道、降低企業的融資成本具有重要意義。面對疫情的短期衝擊,再融資優化有利於增強定增的投資吸引力,改善上市公司的流動性,幫助企業順利復產。
強化“明股實債”監管確保資本市場資源配置功能
記者注意到,再融資新規還強化了對“明股實債”行爲的監管。新規規定,“上市公司及其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主要股東不得向發行對象作出保底保收益或變相保底保收益承諾,且不得直接或通過利益相關方向發行對象提供財務資助或者補償。”
與徵求意見稿相比,新規將上市公司及其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主要股東擴大至上述主體的關聯方,可以更有效的杜絕“明股實債”行爲。證監會亦表示,將加強對“明股實債”等違法違規行爲的監管。
“明股實債”將上市公司股權融資變成了類債務融資。劉哲表示,“明股實債”主要是一些資本密集型行業繞開監管的變相融資行爲,其存在收益和風險不匹配的情況,容易引發金融風險,故早預防早治理有利於從源頭上規範融資行爲,建設良好的、法治化的融資環境。
“‘明股實債’的保底定增投資,容易影響上市公司控制權的穩定,且會擾亂資本市場再融資功能和市場定價功能,長此以往將導致資本市場資源的錯配,甚至是失效。”李湛對記者表示,再融資新規落地,將避免這種名爲股權投資實爲債權投資的方式,給市場秩序帶來衝擊,能有效減小市場風險,正確引導資本市場的再融資功能,充分發揮資本市場的資源配置功能。
再融資市場有望吸引超萬億元增量資金
自2017年以來,定增市場急劇萎縮,再融資規模大幅下降。
《證券日報》記者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統計,2016年至2019年,A股再融資(包括增發、可轉債、配股和優先股)規模分別爲1.88萬億元、1.47萬億元、9796.89億元和1.25萬億元,其中,定增規模分別爲1.7萬億元、1.26萬億元、7558億元和6898億元。 2019年定增規模較2016年高峯時下降約60%。
此次再融資新規,對定增進行了優化。“自2019年11月份,證監會發布再融資新規徵求意見稿後,預示着再融資寬鬆週期將至,A股定增再融資方案明顯增多。”李湛告訴記者,2019年11月8日徵求意見稿出臺,至2020年2月14日新規發佈之前,超百家上市公司發佈了定增預案,預計募集資金1667億元。新規正式發佈之前,定增市場已有顯著回暖。
“2月14日新規正式發佈後,修訂內容較徵求意見稿更爲寬鬆,尤其是創業板上市公司的再融資,放鬆程度超市場預期。”李湛認爲,市場已開始用行動積極響應本次新規的實施。預計今年再融資市場有望吸引超萬億元增量資金,2020年定增規模將大幅增長,有望重回萬億元級別。
(來源:證券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