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日報 重北
12月30日晚,中歐領導人共同宣佈如期完成中歐投資協定談判。
這是一場馬拉松式的談判,中歐投資協定談判從達成共識到大勢落定歷時八年多,從首輪談判到協定橫空出世歷時近七年,期間共進行了35輪談判。
該協定使歐洲企業將更容易進入中國市場,併爲其在中國創造了新的投資機會,使其在中國有了更平等的競爭環境。歐洲企業將獲准在中國經營電動汽車、電信雲服務以及與空中和海上運輸相關的某些活動。在該協定下,中國市場對汽車行業、金融服務、私人醫院、廣告、房地產和污水處理等環境服務的合資要求也將降低。
此外,中國將通過法律禁止強迫外國公司轉讓技術,並承諾在政府補貼方面更加透明,使他們在與中國固有企業競爭時獲得更平等的地位。
路透社的報道稱,包括戴姆勒、寶馬、標緻、安聯和西門子等歐洲公司都會從中受益,因爲這些企業在中國擁有大量業務,他們利潤中的大部分也來自中國市場。德國工業聯合會(Federation of German Industries)總幹事約阿希姆·朗(Joachim Lang)對此評價說,該協議是“重要的一步”。
參與談判的法國總統馬克龍表示,歐盟和中國之間的關係近年來正在不斷加強,他提出在未來幾個月與德國總理默克爾一起訪問中國,討論其他領域的合作。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稱該協議是歐盟與中國關係的重要里程碑。
路透社評論稱,這項協定使歐洲在一定程度上與美國持平,因爲美國與中國達成了第一階段貿易協議。另外,該協定無疑將成爲未來跨大西洋談判的關鍵問題。
美聯社評論表示,該協定可能導致歐盟與美國當選總統拜登政府的緊張關係,就在幾周前,歐盟還提議進行跨大西洋對話,以應對“中國日益增強的國際自信帶來的戰略挑戰”。不過對此,歐盟說,該協定給予歐盟與美國同等水平的中國市場準入,並堅稱該協議將讓中國承諾遵守高標準,從而使其他貿易伙伴受益。
亞太智庫高級評論員胡麒牧說,中歐投資協定談判的完成,標誌着中國前五大貿易伙伴中除了美國,均與中國有國家層面的經貿合作協議了。這無疑爲疫情打擊下全球經濟打了一針強心劑,未來中歐不但會有更多實際的經貿合作項目的落地,達成協議本身也爲全球經濟復甦帶來良好預期,在近年來發達國家貿易保護主義和逆全球化思潮不斷擡頭的背景下,中歐投資協定的簽署無疑爲全球化進程帶來曙光。
亞太智庫高級評論員董一凡認爲,中歐投資協定談判的完成,彰顯了雙方想要加強合作的共同意願,其對於社會治理以及可持續規則等都有重大的全球性意義。
根據歐盟的數據,中國現在是歐盟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貿易伙伴,而歐盟是中國最大的貿易伙伴。中歐日均貿易額超過10億歐元。
(來源:亞太日報 APD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