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不去城裏了,就在家裏過年。”
17日,剛剛經過一場細雨後的蘇北天空放晴,在建湖縣建陽鎮向陽大道旁的西尖新型農村社區內的一幢三層小樓裏,66歲的朱鹹芒和老伴劉錦葉正在整理傢什,見到記者來訪,朱鹹芒說:“以前住的老房子,三間兩廚瓦房,年代久了,結構差,位置還偏,出行不便,今年換上新房,想改變一下過年方式,讓兒孫們都回來過年。”
“一門兩窗、六十平方,前面柴房廚房、後面豬圈茅房。”是過去蘇北農房面貌的真實寫照。自2018年9月份開始,鹽城市把加快改善農民住房條件作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標誌性工程來推進。西尖村對原有的18個自然村莊進行規劃,保留了3個自然村莊,新建一個新型農村社區西尖新村。西尖村黨總支書記金正盛介紹說,西尖新村由南京規劃建設設計院整體規劃設計,完工後,總共可改善450戶農民住房,涉及周邊7個村居,目前已有92戶村民分房入住,年前還將組織二期75戶村民分房,三期建設也將於春節後動工。
朱鹹芒的新樓房分三層,總共186平方米。他拉着記者一個房間一個房間地參觀。一樓是客廳、廚房、臥室、衛生間,二樓三樓都有3個臥室,三樓還有一個陽光房,是兩個兒子兩家子回來住的地方,每個臥室都安裝了空調,冰箱、洗衣機、液晶電視等家用電器也是一應俱全。
“舒服!這裏簡直就是天堂!”劉錦葉老人說起這裏居住體驗讚不絕口“這裏環境好,風景美,閒暇時喜歡出去走動走動,心情都比以前好很多呢!”
“改善農民住房,不僅順應民意,給了老百姓最大的實惠,而且可以有效節約農村閒置土地,老百姓的熱情都很高。”西尖村黨總支書記金正盛說。
在西尖村黨羣服務中心,記者遇到前來諮詢分房政策的商先生,他多年前就已在上海定居,這次過年回家恰好遇到家中分房,便特地過來爲老父親諮詢相關政策,“家裏有兩個老人,希望選一個適合老人居住的戶型。”
當工作人員詳細介紹了分房政策和房型區別後,商先生感慨道:“當初要拆遷的時候,心中還有些疑慮,剛去看了竣工的新房,感覺未來可期啊!”
建湖縣恆濟鎮恆東村是鹽城市農房改善“十鎮百村”示範村,17日下午,記者來到這裏採訪。剛一進村口,健身設施、小公園、花園洋房便吸引了記者的目光。漫步在村間小路,迎面吹來清爽空氣,放眼望去周圍鬱鬱蔥蔥的景色。
“恆東新村是在原來的自然村莊上進行重建的。”恆濟鎮村建中心主任王勇說,這個地方原來就是一個自然村莊,進行規劃後,保留了原來的水系,對河道進行清淤疏理,做了駁岸和綠化,通了管道燃氣,“恆東村新居建成後,各項設施完全不輸城市,不少搬進城裏的村民都想回農村住。”
記者來到恆東新村村民袁明國家裏時,66歲的他正忙着擦玻璃。他的新家有四室兩廳,室內南北通透,裝修簡潔大方,廚房通上了天然氣,屋頂裝有太陽能熱水器。
說起新家的感受,袁明國很是滿意:“這裏房子新、環境好,特別是村的老鄰居還是住在一起,聊聊天說說話很方便。再說了,房子比以前大不少,除去政府的補貼,自己只交了很少的錢,咱還有啥不高興的呢!”
“一期132戶已經全部分房入住,還有50戶將在三月份組織分房。”王勇介紹說,政府依據房屋價值評估對農戶進行補貼,最終平均下來,每平米只需補200元左右的差價。其中針對五保戶,村裏更是進行了兜底和託底安置,免費提供56平的房屋。
“真的感謝村裏,感謝政府!”今年70歲的陳少偉是村裏的五保戶,一年前,他因車禍雙腿留下殘疾,平時要靠雙柺才能出行。這次分房,他有了自己的新家,裝修也是村裏免費辦好的。
在恆東新村的東南角,有一戶三層小樓,王勇說,鎮裏在重建新村時,這一戶考慮房子不算太舊,結構也好,不想拆除重建,鎮裏尊重他家的選擇,沒有對其拆除,並且把這一戶的外牆進行重新粉刷,使整體風格和新村統一起來。
採訪中,記者發現,新型農村社區不僅建有黨建服務中心、公共停車場、衛生室,還安裝了路燈,鋪設管道天然氣以及雨水污水管網,並規劃建設健身廣場、文化禮堂。同時,社區邊都有塊菜園地,社區中每戶都分得一塊自家菜園,避免了農戶在家前屋後種植蔬菜,使小區的綠化和環境不受破壞。
農民集中居住後,土地流轉了,到哪裏就業?西尖村黨總支書記金正盛說,新村不遠處就是工業園區,那裏需要勞動力,有勞動能力的農民都到園區上班,由農民變成了工人。恆濟鎮村建中心主任王勇說,恆東新村附近有大型水產養殖基地,不少村民選擇到那裏去打工。
(來源:中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