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日報 | 新媒體時代增強中國國際話語權研究暨 “講好中國故事”學術研討會在北京舉行

APD NEWS

text

7月16日,由華僑大學與中國外文局當代中國與世界研究院聯合主辦的新媒體時代增強中國國際話語權研究暨 “講好中國故事”學術研討會在北京舉行。來自中央統戰部、共青團中央、中國外文局、新華社、中央廣播電視總檯、中新社、環球時報、中國日報、中國網、日本橫濱國立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暨南大學、華中師範大學、華僑大學等十幾個高校的專家學者以及歪果仁研究會、北美留學生日報、佔豪等網絡大V匯聚一堂,共同探討如何在新媒體時代講好中國故事。

華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院長林宏宇教授主持開幕式及聘書頒發儀式,中國外文局副局長於濤、中央統戰部僑務事務局局長許玉明、共青團中央統戰部長劉愛平、華僑大學黨委書記徐西鵬依次致辭。隨後,華僑大學校長吳劍平爲學者專家頒發華僑大學世界文明對話研究中心兼職教授(研究員)聘書。中國外文局當代中國與世界研究院院長於運全圍繞如何在新時代“講好中國故事”發表了主旨演講。

圖片2.png

研討會圍繞四個主題進行了深入的探討,這四個議題分別是傳統媒體如何藉助新媒體“講好中國故事”、專家學者如何藉助新媒體“講好中國故事”、新媒體“講好中國故事”的優勢與不足以及網絡媒體、新媒體大V如何“講好中國故事”。與會的專家學者圍繞如何講好“中國故事”進行了深入的探討,與會的專家學者都提到做好新時代的國際傳播工作要重視文化的影響因素。

與會專家學者紛紛表示當今國際輿論場“西強我弱”的現象並沒有改變,中國人在解決了“捱打”和“捱餓”的問題之後也要解決“捱罵”的問題。深入分析國際傳播具有多元的特點,要講好“中國故事”,任重而道遠,需要久久爲功,潤物細無聲。在討論過程中,與會專家學者都提到聚焦國際傳播工作,需要聚焦“說什麼”“怎麼說”“誰來說”“在哪說”的問題。講好中國故事需要從易到難,不僅要語言平實而且要有表現力和感染力,所以拿捏尺度非常重要。

與會的專家學者,圍繞當前國際傳播面臨的困境以及如何實現突破,進行了熱烈的討論。在新時代講好中國故事應該從中國與世界全新關係的維度講好中國故事,既要講好中國的故事,亞洲的中國故事,也要講好世界的中國故事,爭取價值和情感的共鳴共振。

在做好國際傳播工作中,要積極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真正塑造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成爲與會專家的共識。隨後,與會專家學者前往字節跳動總部進行調研學習,深入瞭解新媒體的運作方式以及未來走向,在新時代,做好國際傳播工作,更需要聚焦“新生代”和“新媒體”。

(來源:亞太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