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日報編譯 興徽
1月3日,澳大利亞洛伊國際政策研究所(Lowy Institute)發表文章稱,雖然退出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RCEP)對印度來說是一個挫折,但是新德里還是有其他方式增強其區域參與度。
在進行了幾輪直接談判之後,東盟還是無法說服印度加入RCEP。最終在去年11月,印度總理莫迪印度—東盟峯會上宣佈退出RCEP談判。這項決定令東南亞國家感到失望。印度的撤離大大削弱了東盟在印度-太平洋地區,尤其是在東南亞地區的領導力作用和中心地位。
從一開始,東盟就對印度的加入抱有很大的信心。新加坡是印度加入RCEP的最熱心的支持者,並擔任過對話者。作爲2019年東盟輪值主席國,泰國領導與印度的直接對話,以期通過談判將其納入RCEP。作爲RCEP 協調員,印度尼西亞在打破與印度的僵局方面也發揮了積極作用。但這些努力以失敗而告終。
印度國內對RCEP並沒有什麼胃口,反而反對聲不斷。國內民衆和企業希望政府有更多地貿易保護政策來維持利潤。同時,反對黨國大黨也反對RCEP,甚至對政府的撤離表示讚賞。
對於東盟來說,只能接受,但是多邊的大門可以一直打開,可以期待印度在某個時候仍可以加入。印度的撤離也推動了該協議的進一步發展,現在,其他參與國家可以繼續解決遺留問題,並最終達成協議。
對於印度來說,撤離RCEP與印度“向東進”(參與東南亞)政策相牴觸,也使印度錯失了一個拉近南亞和東南亞地區關係、充當戰略門戶和促進經濟參與的良機。印度的退出似乎標誌着其對多邊主義的厭惡。印度可能會加強與各個國家的雙邊關係,並支持現有的“小邊主義”組織發揮領導作用,例如孟加拉灣多部門技術和經濟合作倡議,泰國和越南是該倡議的成員國。
但是,印度的RCEP退出不會損害到印度與東南亞關係中取得的重大成就,尤其是在莫迪政府領導下。印度仍然是東南亞國家與南亞接觸的首選國家。在海域等問題上,莫迪也迫切需要有關印度洋的政策,例如他提出的“地區同安共榮” 理念(SAGAR),專注於港口爲主導的發展,印度和印度尼西亞共同開發的薩邦港就是一個例子。
重要的是,印度還與新加坡、泰國合作開展了第一次海上三邊演習“SITMEX“,以維繫與東南亞國家的海上關係,併爲地區安全作出貢獻。莫迪熱衷於維持和加強這個三邊演習,凸顯了安達曼海作爲地緣戰略航道的重要性。
在經濟方面,儘管RCEP受挫,印度仍將繼續引領在東南亞八個國家中的參與。東盟-印度自由貿易區將繼續促進雙邊經濟合作,在與東盟成員國進行的任何經濟對話中,印度也會繼續佔據優勢。印度自己也認識到增強互聯互通對於擴大與東南亞大陸的經濟聯繫至關重要,已投資了一些基礎設施項目,例如印度-緬甸-泰國三邊公路和卡拉丹多式聯運。根據其“向東進”政策,印度很可能會加大努力,在莫迪政府第二任期內迅速將這些基礎設施項目進行成果轉換。
印度的退出是在與東南亞互動方面的“進一步、退兩步”。中國一直參與RCEP談判,印度的決定也給中國騰出了地緣戰略空間,這樣一來,美國會對參與東南亞事務產生憂慮。但是,毫無疑問,印度不會脫離、或者是忽視東南亞地區,東南亞仍然是印度實現其雄心壯志——成爲印度太平洋地區充滿活力、良性發展發展的地區大國——的重要基地。
(來源:亞太日報APD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