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日報觀察 | 特朗普下臺後美國新政府四大“難”,看拜登如何點將

亞太日報

text

華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院長 林宏宇

美國候任總統喬·拜登1月8日宣佈了其新政府的商務部長和勞工部長提名。這兩項提名標誌着拜登完成了其所有內閣(級)人員的提名。我們可從其內閣設置與提名中,大致看出拜登新政府未來的施政重點。除了常規的政府職能外,我認爲拜登政府近期的施政重點主要是應對四個挑戰:一、新冠疫情;二、社會分裂;三、國際名聲;四、經濟動盪。

一、首先是防控美國疫情

由於特朗普政府的無爲、胡爲、亂爲,當今醫療實力最強的美國卻成爲世界上疫情最嚴重的國家。疫情已成爲決定美國社會穩定與否的最大變量,也是拜登政府首先要面對的最急迫、最嚴峻的挑戰。爲此,拜登史無前例地設置了5個崗位來應對這百年不遇的大疫情。這些內閣崗位與提名分別是:衛生與公衆服務部部長澤維爾·貝塞拉(Xavier Becerra);國家衛生服務局局長維維克·莫西(Vivek Murthy);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主任羅謝爾·瓦倫斯基(Rochelle Walensky),他是哈佛醫學院教授;新冠肺炎疫情委員會協調員和主席顧問傑夫·齊恩茨(Jeff Zients);新冠肺炎首席醫療顧問安東尼·福奇(Anthony Fauci)博士,他是美國國家過敏症和傳染病研究所所長。這些“專家型”閣員占拜登內閣(級)崗位人數的五分之一。因此,拜登內閣亦可謂“疫情內閣”。由此可見拜登政府對疫情防控的重視,大有非扭轉美國疫情不可之態勢。

二、其次是彌合美國社會的分裂

受國內外因素的影響,近年來美國社會撕裂、族羣對立問題愈演愈烈,社會分裂日益嚴重。2020年美國大選則進一步放大了這種分裂。特朗普雖然敗選,但他“雖敗猶榮”——居然獲得了美國曆史上第二高的國民選票(Popular vote),獲得了將近48%美國選民的支持。這表明拜登政府將不得不面臨着空前嚴峻的國內分裂之挑戰,拜登治下的美國將是一個“特朗普化”的美國。1月6日爆發的“衝擊國會山事件”就是一個非常強烈信號,其餘波難平,後患無窮。因此,“調和矛盾”、“彌合傷口”、“維持穩定”將成爲拜登政府初期的執政要務。這點也可從拜登的內閣組成與提名人員看出來。在拜登內閣提名中,女性、拉美裔、少數族裔、黑人,奧巴馬政府時的“老人”等佔了拜登內閣成員的一半以上。顯然拜登希望通過提名這些成員來彌合美國社會不同族羣的分裂,儘快穩住美國社會基本面。

三、修復破損的美國國際聲譽

受特朗普狹隘的“美國優先”原則與“退羣、單邊”政策的影響,美國無論是在西方盟國還是在國際社會,其國際聲譽都已嚴重受損,國際影響力在嚴重下降。儘快修復包括與西方盟國在內的國際社會的關係,撥亂反正,恢復多邊主義的傳統,就成爲拜登政府近期的另一個重要使命。這也可從其內閣設置與人員提名看出來:一是提名主張多邊主義的安東尼·布林肯(Antony Blinken)爲國務卿;二是提名主張加強與盟國合作的傑克·沙利文(Jake Sullivan)爲國家安全顧問;三是設置了3個內閣崗位,專門負責應對以全球氣候變化爲代表的非傳統安全問題,以恢復美國對全球氣候治理的領導力。這些提名包括國家環保局局長邁克爾·里根(Michael S. Regan),總統氣候特使約翰·克里(John Kerry);白宮氣候特使吉娜·麥卡錫(Gina McCarthy)。同時設置3個職能相近的內閣崗位,這在以往美國政府中比較少見。

四、穩住美國宏觀經濟

受新冠疫情與“特朗普泡沫經濟”的負面影響,美國宏觀經濟呈現空前的動盪與複雜局面。拜登政府亟需穩住幾乎失控的財政赤字與動盪的金融市場,同時又要刺激美國經濟的復甦。這可從拜登提名的經濟內閣團隊成員的個人特點看出來。例如,提名以穩著稱的美聯儲前主席珍妮特·耶倫(Janet Yellen)出任財政部長;提名擅長治理城市失業問題的波士頓市長馬丁·沃爾什(Marty Walsh)爲勞工部長;提名主張國際貿易要有“攻守兼備新思維”的衆議院籌款委員會首席貿易法律顧問、美籍華人凱瑟琳·泰(Katherine Tai)爲美國貿易代表;提名羅德島州州長吉娜·雷蒙多(Gina Raimondo)爲商務部長,布萊恩·迪斯(Brian Deese)爲白宮首席經濟顧問,他們都是民主黨中的宏觀經濟“維穩派”的代表人物。

08ea60de572e4e41bd240508d9821315.jpg

作者:林宏宇,華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院長。

亞太日報觀察專欄作者均爲國際問題專家及資深新聞從業人員,長期從事國際研究和報道,他們秉承亞太日報原創、獨家、深度、開放、聯動的理念,以獨特的視角評述當今國際大事。

(來源:亞太日報APD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