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煤炭進口國的艱難抉擇

Asia Times

text

國際動力煤現貨價格在過去12個月一路攀升,讓一些澳洲、印尼的煤炭出口商賺得盤滿缽滿。然而,這對於越南、泰國、韓國、日本以及菲律賓這些煤炭進口國而言,則意味著它們將會面對高達數十億美元的經常賬戶赤字。亞洲時報 (

ATimes.com

)報導

自去年初,以澳洲紐卡斯爾(Newcastle)為基準的國際動力煤價格從每噸50美元幾乎翻了一倍至接近100美元。以越南為例,去年該國煤炭淨進口達到1200萬噸,相比2015年的520萬噸大增131%。根據國際能源署(IEA) 發布的2017年中期展望,越南的煤炭進口預計將於2021年增至3500萬噸。按照這個水平,2020年越南需支付35億美元用於煤炭進口。去年該國的煤炭進口金額僅為8億美元。

根據2016年的預測數據,在此期間,越南每年需要為進口煤炭額外支付12.7億美元。菲律賓的年度煤炭進口量亦預計將達到3500萬噸,這意味著該國面對同樣龐大的財政缺口。

雖然大部分的分析師認為IEA的預測數據過於樂觀,但是這些國家過度依賴煤炭進口用來擴張國內的火電廠帶來的潛在財政風險依然不言而喻。

事實上,印度已經意識到這個問題。印度煤炭部長Piyush Goyal曾多次表示要停止煤炭進口。印度的做法是積極發展國內的可再生能源,包括興建一系列大型的太陽能發電廠。隨著印度可再生能源總裝機量在2016-2017年翻倍,該國的太陽能、風能的價格自去年初以來已經幾乎腰斬。目前的批發電價已經跌至每兆瓦時36美元。過去5-10年,這些新能源的價格每年的跌幅在 10%左右。

韓國作為亞洲第四大煤炭進口國,其每年的煤炭進口量預計在2021年達到1.02億噸,這意味每年額外50億美元的外匯支出。為此,新一屆的韓國政府從今年開始取消新建依賴進口煤炭的火電廠,並且關閉高污染的落後煤礦。

隨著韓國、中國開始陸續減少煤炭消費量,兩國的煤炭企業開始轉向海外市場。中國、日本以及韓國都在抓住最後的機會將一些面臨淘汰的舊技術出口到其他國家。被這些國家提供的低廉的出口貸款吸引之下,一些東南亞國家開始心動了。

上週,越南與日韓兩國簽署了價值高達25億美元的Nghi Son二期火電廠協議。東南亞其他國家,包括菲律賓、印尼、巴基斯坦等,也都在規劃各自的大型火電廠項目。

雖然這些國家迫切需要擴大電力產能,但是鎖定一個長達40年的火電廠協議,他們未來將面對煤炭進口帶來的通脹、經常賬戶赤字、污染等諸多問題。

撰文:亞洲時報評論員Tim Buckley

原文:

Coal price rise a harsh blow to Asian budgets

更多:http://www.atimes.com/tag/atimeschinese/

相片:i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