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日報 Sunnie
世界上有這樣一羣孩子,他們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裏,聽不懂別人說的話,也不會與外界溝通交流,他們就像天上的星星,在夜空中獨自閃爍,他們因此被稱作“星星的孩子”。拋開這個看似浪漫的名字,他們還有另外一個名字——孤獨症兒童。
孤獨症,也叫自閉症,全名爲孤獨症譜系障礙,是廣泛性發育障礙的代表性疾病,其主要表現爲不同程度的言語發展障礙、人際交往障礙、興趣狹窄和行爲方式刻板,交往障礙是患者的核心症狀,也正因此孤獨症患者很難融入社會,過上正常人的生活。孤獨症患者經常伴有焦慮、抑鬱或癲癇等併發症狀。該疾病常見於男性,起病於嬰幼兒時期,目前尚未發現可以完全治癒該病的藥物。
據2019年出版的《中國自閉症教育康復行業發展狀況報告Ⅲ》的數據統計,我國孤獨症人士數量超過1000萬,孤獨症兒童數量超過200萬。
據媒體報道,我國在20世紀80年代確診了中國第一例孤獨症患者。據當時接診這位患者的醫生賈美香說,那是一個十幾歲的孩子,特別會算三位數、四位數的乘法,能說出某年某月某日對應的是星期幾,還能說出隨便一個字在《新華字典》裏的第幾頁,但是卻無法和人正常交流,在念完小學之後,因無法應付中學考試而未能完成初中學業。期初,醫生們想給這個孩子診斷爲“智力發育落後”或“精神分裂症”,但都覺得不妥,最後他們給其確診爲“孤獨症”。
一般而言,患上孤獨症的孩子,其在嬰幼兒的時候就會有症狀體現。孤獨症的早期症狀可以總結爲“五不”:不看(目光接觸異常,對人尤其是人眼部的注視減少)、不應(對父母的呼喚聲充耳不聞)、不指(缺乏恰當的肢體動作,無法對感興趣的東西提出請求)、不說(語言功能延遲)、不當(指不恰當的物品使用及相關的感知覺異常)。
所以,如果父母發現自己的孩子在嬰幼兒時期有這些症狀,就需要及時帶着孩子就診,因爲雖然這一疾病無法完全治癒,只有發現得越早,醫學干預得越及時,孩子越有可能在成年後不會因該疾病而無法融入社會。
對於那些已經錯過最佳治療時間的孤獨症兒童,他們通常只能在父母的照料下生活,但是等他們成年父母去世之後,誰來照顧他們的生活就成了一個社會問題。對此,有醫生呼籲我們的社會應當健全養護機構、託養機構,對他們進行集體養老和集體養護。
讓“星星的孩子”平等融入社會,不僅是孤獨症家庭的責任,也需要社會的關注、信任與愛,需要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這樣,這羣“星星的孩子”纔會閃出耀眼的光。
(來源:亞太日報 APD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