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日報 | 心情不好?可能是缺乏維生素D

亞太日報

text

亞太日報 沃克

人體內維生素D含量過低,會損害認知功能和大腦健康,從而可能會使情緒和行爲調節能力下降,最終患上抑鬱症。

通過對超過31,000名參與者進行高達13次實驗研究,科研人員發現,在大腦中專門負責調節情緒和行爲的區域內,存在一種維生素D受體,也就是說,如果維生素D的攝入量不足,這個大腦區域的功能就會受損。

然而,已有研究暫未發現獲取更多維生素D是一種能完全預防或根除抑鬱症的獨立療法。例如,2014年發表在《臨牀內分泌與代謝雜誌》上的一項研究發現,給抑鬱症患者補充4,000 IU的維生素D後,症狀未見緩解。相比之下,安慰劑的效果反而更好。在2019年的另一項研究中,科研人員讓抑鬱症患者補充70微克(約2,800 IU)的維生素D3後,症狀也未好轉。

因此,精神病學醫生多蘿西·錫特說,“還沒有足夠證據支持我們將其作爲抑鬱症的一線治療藥物。”相反,醫生可能會建議將心理諮詢和服用藥物作爲治療抑鬱症的第一步,再讓病人堅持定期運動和堅持飲食健康,這些都有助於減輕抑鬱。

不過,維生素D確實能在一定程度上能改善心情,還有益於骨骼和心臟健康,對於人體來說是必需的營養素。成年人平均每天需要約600至800 IU的維生素D。

雖然蘑菇、蛋黃、三文魚、牛奶、酸奶、麥片、橙汁等食物中維生素D的含量都較高,但是很少有天然食物能提供與人體日常需求相當的維生素D。

實際上,陽光照射纔是獲得維生素D的最常見方法,因爲此維生素是皮膚響應紫外線而合成的。 所以,建議嘗試在上午10點到下午3點在陽光下照射大約15分鐘,每週3次。

(來源:亞太日報 APD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