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行“代表”聯合國?美國演砸了

亞太日報

text

當地時間9月19日,美國單方面宣佈將恢復所有針對伊朗的“聯合國制裁措施”。美國國務卿蓬佩奧還威脅稱,如果聯合國成員國未能履行其執行制裁的義務,美國準備利用國內權力機構讓那些國家“承擔後果”。在國際社會早已就美國無權啓動伊核協議相關條款形成共識之後,美國仍自作主張地“代表”安理會宣佈恢復伊朗制裁,無疑是赤裸裸的霸權主義行徑。

美國挑起此次爭端,表面上看是爲延長即將於10月18日終止的對伊武器禁運令。但實際上,特朗普政府不過是想以此爲藉口,恢復對伊全面制裁,從而徹底終結伊核協議。對美國的單邊行徑,聯合國安理會在8月14日以2票反對、11票棄權的結果,否決了美國提交的關於延長對伊武器禁運的決議草案;8月25日,安理會當月輪值主席、印度尼西亞常駐聯合國代表迪安·查尼表示,安理會不會就美國提出的啓動對伊朗“快速恢復制裁”機制這一要求採取行動。在安理會已有定論的情況下,美國不僅要自己“一條道走到黑”,甚至強行“代表”聯合國恢復所謂制裁,嚴重威脅安理會的權威和完整性。

伊核協議是國際軍控和核不擴散機制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通過多邊談判與合作解決國際衝突的範本。然而,作爲談判參與方和協議簽字國的美國,先是在2018年單方面退出伊核協議,單方面對伊朗實施“極限施壓”;如今又以伊朗未履行協議爲由,企圖通過玩弄文字遊戲強逼聯合國恢復對伊制裁。

美國前後矛盾的任意妄爲,說到底是爲其國內政治議題服務:在大選日益臨近的情況下,特朗普一方面需要博取外交成果,向支持者展示對世界的影響力;另一方面要加強伊朗問題的緊張感,在國內煽動“國家處於危險中”的情緒,從而在安全議題上謀取利益。可以說,華盛頓所作所爲不但與伊核協議及聯合國2231號決議的精神背道而馳,也將損害國際軍控和核不擴散體系建設。

很顯然,美國這種自私自利的單邊主義行爲不會獲得國際社會支持。在伊核問題和對伊制裁方面,美國已經多次在國際場合遭到挫敗。就在蓬佩奧發表恢復對伊制裁聲明翌日,中國、俄羅斯、法國、英國和德國,以及歐盟方面紛紛發聲明確表示反對。國際社會普遍認爲,鑑於美國已經在2018年5月8日退出伊核協議,美國不能被視爲伊核協議參與方,不能啓動聯合國安理會第2231號決議中的“快速恢復制裁”機制。伊核問題是正在進行的第75屆聯合國大會的重要議題,美國的單邊主義行徑很可能再度在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中遭遇猛烈抨擊。美國《紐約時報》撰文指出,儘管特朗普政府想要孤立伊朗,但美國企圖恢復聯合國對伊朗制裁而導致的外交對峙,反而或許是美國被世界秩序孤立的最生動寫照。

不只是伊核問題,近年來美國不斷退羣毀約,一系列單邊主義行徑嚴重衝擊以聯合國爲核心的國際體系。特別是在疫情期間,美單邊主義變本加厲,持續“甩鍋”製造國際爭端、不斷破壞國際抗疫合作。肆意妄爲的單邊主義,已經開始反噬美國自身。多份調查報告顯示,美國家形象愈加不受歡迎。歐洲對外關係委員會的調查報告顯示,歐洲多國民衆對美國的信任正在消失;2020年“最佳國家”報告顯示,世界對美國的信任度近兩年來下降了50%;皮尤研究中心的一項民調顯示,由於疫情應對不力等因素,英、法、德、日、韓等國對美國的好感度均降至歷史最低點。

在全世界慶祝聯合國成立75週年、重申對多邊主義的集體承諾之際,華盛頓還要把“獨角戲”演到底嗎?

(來源:海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