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日報綜合 重北
最近,世界銀行發表報告稱,新冠疫情對東亞和太平洋地區的發展中國家造成了三重衝擊,包括疫情本身、防疫措施帶來的經濟影響以及全球經濟衰退的後續影響。
世界銀行的報告稱,預計東亞和太平洋地區今年的增長率爲0.9%,是1967年以來的最低水平。由於該地區經濟嚴重依賴世界其他地區,而其他地區經濟目前仍存在着巨大的不確定性,這也使這一地區的投資前景不甚明朗。
不過,隨着各國經濟貿易活動開始復甦,以及對疫苗即將推出的假設,東亞和太平洋地區明年的經濟前景依然光明,但是其今後兩年的經濟產出仍會低於疫情前的預測。
在這些國家中,世界銀行東亞和太平洋地區首席經濟學家Aaditya Mattoo特別提到,中國和越南成功控制了疫情,兩國經濟將實現V型復甦。
對此,菲律賓駐中國大使Jose Santiago Sta. Romana表示,目前的一些指標顯示,世界銀行對中國和越南兩國經濟V型復甦的預測確實正在發生。在上週六舉辦的菲律賓中國研究協會(Philippine Association for Chinese Studies)虛擬大會上,Romana說,自中國國慶黃金週開始以來,機場、火車站和高速公路到處是人,可以看出中國旅遊業正在快速復甦。對於世界銀行的報告中“中國可能是今年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的這一說法,Romana也表示了認同。
在同一場會議上,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 /時代週刊(Time)前北京分社社長Jaime FlorCruz表示,中國正在從困難當中復甦。“這要歸功於自上而下的領導。中國人民能夠從疫情中恢復過來,完全是因爲他們的堅強和智慧。”他總結道。
東亞和太平洋地區國家的經濟前景向好,但疫情帶來的具體問題同樣不得不提。
世界銀行在報告中稱,疫情嚴重削弱了弱勢羣體,創造了一個“新窮人”階層。今年,該地區貧困人口的數量預計將增加約3800萬人,其中包括3300萬快要擺脫貧困卻因疫情未能實現的人,以及另外500萬已脫貧但因疫情返貧的人。
在報告中,世界銀行稱疫情對就業和收入的影響“巨大而廣泛”。2020年4月或5月,該地區公司的銷售額同比下降了38%至58%。大型企業的復甦速度似乎快於中小型企業。中小企業更容易受到疫情的影響,也不太能夠適應數字化的工作方式。報告稱,無論是工薪階層的僱員還是那些在家族企業工作的人,都經歷了收入的大幅下降。
此外,公共和私人部門的債務,以及銀行資產負債表惡化和不確定性增加,可能會抑制投資,並對經濟穩定構成風險。
報告說,對於疫情帶來的問題,東亞和太平洋地區國家已承諾將約5%的GDP用於改善醫療體系,幫助家庭活躍消費,並首先幫助企業避免破產。但報告同時指出,一些國家在擴大社會保障方面存在困難,因爲這些國家的支出不到國內生產總值的1%。報告發現,隨着支出的增加,在一些國家,到目前爲止只有不到四分之一的收入下降的家庭獲得了援助,只有10%至20%的公司報告說他們得到了政府援助。
對此,世界銀行在報告中給出了一些建議。
報告建議通過更具針對性和經濟破壞性較小的措施來控制疫情。爲了在不犧牲公共投資的前提下增加救濟支出,財政改革也是必要的。
報告還指出,擴大稅基,對收入和利潤徵收更多累進稅,減少在遞減能源補貼方面的浪費性支出(在某些情況下超過GDP的2%),可使復甦更具包容性和可持續性。
過度依賴銀行體系作爲擴大支持的渠道可能會帶來風險,但這些政策也許是必要的。對透明度做出可信承諾,以及儘早恢復金融紀律,可能有助於降低不穩定的風險。
報告還建議制定智能教育策略,通過衛生規範、學生重新入學等措施保護學生、教職員工、教師及其家人,從而防止人力資本的長期損失。報告還說,在支持企業防止破產時,既要考慮企業過去的情況,而且還要考慮企業未來的潛力。
世界銀行的聲明還說:“我們也需要進行貿易改革,特別是對金融、交通和通信等仍受保護的行業進行貿易改革,以鼓勵企業提高生產率,並使人們能夠充分利用數字機遇。“
(來源:亞太日報 APD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