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克爾即將“告別”,誰會“接棒”領導德國?

亞太日報

text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道,德國將在9月26日舉行聯邦議會選舉,執政近16年的總理默克爾將“告別”。目前,三位主要總理人選中,呼聲最高的不是默克爾所屬聯盟黨推舉的拉舍特,而是試圖將自己塑造成“下一個默克爾”的社會民主黨籍的副總理兼財政部長肖爾茨。

在德國面臨新冠疫情、氣候變化、恐怖主義等一系列內外挑戰的情況下,此次選舉將對德國乃至歐洲的未來政治格局與政策方向產生深刻影響。

【三位主要候選人,誰更佔優勢?】

儘管默克爾不再尋求連任,此次選舉中仍處處可見她的影子。不過,頂着“默克爾光環”的聯盟黨與其推選的總理候選人拉舍特目前卻處於劣勢。

據美國政治新聞網站Politico綜合統計,截至16日,由基督教民主聯盟(CDU,基民盟)與基督教社會聯盟(CSU,基社盟)組成的保守派聯盟黨支持率僅爲21%,低於社會民主黨(SPD,社民黨)的25%。

7月份,拉舍特陪同總統施泰因邁爾視察洪災災區時,被拍到與地方官員嬉笑。這起事件重創拉舍特的形象,也連累聯盟黨的支持率下滑。選情告急使聯盟黨內部矛盾再度浮出水面,甚至有不少人主張臨陣換將,讓更受歡迎的基社盟黨魁索德爾(Markus Soder)取代來自基民盟的拉舍特。

除了拉舍特,綠黨總理人選貝爾伯克的表現也不如預期。在環境議題日益受關注的情況下,她原本備受看好,但後來爆出簡歷疑似“摻水”、未及時申報副業收入、新書涉嫌抄襲等醜聞,導致支持率下滑。儘管綠黨進入執政聯盟的機會很大,但貝爾伯克的總理夢看來很難實現。

中間偏左的社民黨近年支持率低迷,但2021年8月以來支持率迅速反彈。身爲副總理兼財政部長,肖爾茨在應對近年德國多場危機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面對新冠疫情侵襲,他制定了大規模經濟刺激方案,爲企業和德國家庭提供援助,把失業率控制在低水平。7月中旬德國發生洪災後,他也迅速出臺賑災方案,爲自己和社民黨加了不少分。

外媒稱,在三位主要總理人選中,沉着冷靜、甚至因過於沉悶而被德國媒體戲稱爲“機器人”的肖爾茨,或許是最像默克爾的。近來,肖爾茨還有意無意地模仿默克爾的言行舉止,包括在拍照時擺出默克爾招牌的菱形手勢,似乎想借此討尋求穩定的中間派選民歡心。

RTL與n-tv電視臺此前公佈的聯合民調顯示,若德國總理爲直選,30%的選民會投選肖爾茨,15%會選擇貝爾伯克,僅11%青睞拉舍特。

不過,《法蘭克福匯報》的調查顯示,在打算投票的選民中,僅60%已決定要支持哪個政黨,尚有40%選民猶豫不決。其中約三分之二的人表示,候選人中沒有一個能令他們信服。

【“默克爾世代”會如何抉擇?】

據德國聯邦統計局數據,本屆大選約有280萬名“首投族”,這些年輕人大多屬於所謂的“默克爾世代”,他們從記事起便生活在有“默克爾總理”的世界裏。

280萬人僅佔德國6040萬選民的4.6%,但由於選民高度分化,再加上年輕人政治立場不同,又熱衷於傳播效應大的社交媒體,默克爾世代仍可能對選舉結果產生顯著影響。

德國選民一向偏重政治的穩定和延續性,上一屆大選前的民調顯示,超過半數首投族與年輕選民選擇支持默克爾。民調機構弗薩研究所(Forsa)負責人古爾納形容,過去16年來,默克爾就像是一張“安全網”,她的離開令許多選民不安。

但與此同時,一些人也開始思索,後默克爾時代的德國是否需要一位風格截然不同的領導人。近期發生的一系列問題,包括新冠疫情、夏季水災、塔利班重奪阿富汗等,也使聯盟黨應對危機的能力受到質疑。

與上一代偏重財富與事業成就不同,德國年輕人日益關注社會正義與生態環境。德國環境部的調查顯示,在14歲至17歲羣體中,僅有19%認爲經濟增長比保護環境重要。

來自柏林的17歲學生弗蘭岑說,默克爾很少衝動行事,總是知道什麼時候該採取行動,從不出錯,但如今德國人渴望的是一位更果敢的領導人。

德國外交政策協會高級助理研究員亞寧也認爲:“堅決、耐心的談判——默克爾的一套——不會帶來氣候政策所需的變化。爲此,你須作出勇敢與爭議性的決定。默克爾堅信,只有當所有重要角色都到位時,你才能成事。這已不符合我們現在的情況。”

【默克爾或仍將留任數月?】

德國聯邦議院爲國家政治權力中樞,通常每四年舉行一次選舉,有598個法定議席。選民須投下兩票,一票選“人”,一票選“黨”。

第一票投選各選區議員,這一票採簡單多數制,誰得票最多就當選。德國有299個選區,每區佔一席,598席中有一半歸屬由此確定。

第二票讓選民選擇最符合自己期待的政黨,這一票採取比例代表制,另一半議席將按照得票率分配給各黨,但只有得票率達到至少5%的政黨才能進入聯邦議院。

得票率最高的政黨擁有優先組閣權,組閣談判中會確定總理人選。在程序上,總理須由總統正式提名,再由議員進行表決。

德國選民的高度分化,使新一屆執政聯盟的組成有更多可能性。持續在民調中穩坐第三的綠黨有很大機會進入政府,親商業的自由民主黨(FDP)則可能再度成爲造王者。

德媒在談及執政組合時,往往以政黨代表色代稱各黨,其中聯盟黨爲黑色、自民黨爲黃色、綠黨爲綠色、社民黨和左翼黨爲紅色。目前看來,社民黨、自民黨和綠黨組成的“交通燈聯盟”,以及聯盟黨、自民黨、綠黨組成的“牙買加聯盟”可能性較大。

在上一屆大選後,聯盟黨和社民黨的組閣談判長達五個月,直到2018年3月才達成協議。沃爾特·歐肯研究所主任費爾德(Lars Feld)也認爲:“這次可能也會耗時三、四或五個月,因爲我們將有一個三黨聯盟,把它們湊在一起並不容易。”

在新政府到位之前,本屆政府會繼續運作。左翼黨黨團主席巴爾奇(Dietmar Bartsch)預測:“到聖誕節,默克爾仍將是總理。”

若真如此,默克爾將超越前總理科爾,成爲二戰後德國在任最久的總理。1998年卸任的科爾共執政5869天,而默克爾將在今年12月17日達到這一里程碑。

(來源:中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