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日報 沃克
雖說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幾乎人人都在爲學業和生計奔波,但有時太勞累,或者一時缺乏動力,人也可能變得懶惰,寧可睡覺也不花時間來學習工作。國外一位名叫海莉·施拉格的大學生就因此備受困擾,她說,“我一生都覺得很疲憊,總感覺自己哪出了問題。每當我無法完成那些自己本應該完成的任務時,我都會對自己很失望。”
海莉從小就感覺自己睡眠不足,一直帶着睏意生活。“還在上小學一年級時,我就曾在送我回家的校車上意外睡着坐過站,學校不得不給我媽打電話來接我,我感覺很丟臉……上大學時,我經常逃課,在家睡覺,讀文獻和寫論文時也常常睡着。在一堂重要的討論課上,我被小組安排向教授展示我們組的最終項目成品,結果,我整堂課都睡過去了。因此,我一直把自己看作一個懶惰、缺乏動力的人,這是我身上的一個問題,”海莉說道。
爲了改掉懶惰的毛病,保持精力,她從小就養成了喝大量咖啡、能量飲料和蘇打水的習慣。她爸爸覺得,之所以她“每時每刻都疲憊不堪”,是因爲她總是跟朋友出去玩到很晚,耗費了精力,因此,他要求她將週末的大部分時間都用來在家裏睡覺休息,而非出去亂逛。但是,海莉逐漸意識到她的嗜睡、學習成績差可能並不是因爲懶惰厭學,“我很聰明,對自己學習的心理學專業抱有很大的熱情,”她說道。
最終,海莉在2020年春天多次諮詢醫生後搞清了真相:她患有發作性睡病,也稱猝睡症、嗜睡症,屬於慢性睡眠障礙,它會使人在白天突然進入睡眠狀態。海莉細緻地描述了她的症狀發作過程:“我會產生一種無法抵抗的睡意,它驅使我必須儘快找到一個可以睡覺的地方,我甚至曾在餐館吃飯和在朋友家玩時突然睡着過。症狀結束後,我從夢中醒來,總是需要花幾分鐘才能想起來自己在哪、在做什麼事。”
據美國國家神經疾病和中風研究所稱,與海莉的情況類似,一些人雖然從孩童時期就患有猝睡症,但多年都未被確診,或被誤診爲某種精神疾病或情緒問題。據報道解釋,雖然目前尚不清楚具體病因,但研究已發現,猝睡症與大腦中一種稱爲“下視丘分泌素”的神經化學物質之間存在很重要的聯繫。如果一個人的大腦中含有足量的該物質,其將會更能控制自身清醒程度和睡夢中眼珠的轉動。但如果缺乏該物質,就有可能患上猝睡症。此外,該疾病可能還帶有遺傳性。
確診並接受治療後,海莉的生活發生了180度的轉變。她在醫生的建議下在白天服用興奮劑,以保持清醒,而在晚上服用有助於睡眠的其他藥物。她還在每天白天的日程中預留出幾個時長20分鐘的小睡時段,並加入了一個猝睡症的支持小組。現在,海莉稱她的學習狀態和心情都所有改善,閱讀文獻時不用再擔心會睡着了。而且,由於她不必再因爲突然的睡意而取消約會或打亂日程,所以,她和朋友、男友的關係也變好了,還能一次性坐着吹乾頭髮。
(來源:亞太日報 APD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