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正恩的國防戰略與朝美關係的未來走向

亞太日報

text

2021年1月5日,備受關注的朝鮮勞動黨第八次代表大會正式召開,金正恩在高度肯定成績的同時,也指出了既往存在的嚴重缺點和不足,並提出了今後的重要任務,特別是明確強調:“要更加高度重視核技術,同時進一步發展核武器小型輕量化、戰術武器化,高度實現先發制人核攻擊及報復打擊能力”,按計劃推進洲際彈道火箭及高超音速飛行武器等研發工作,擁有具備遠程核打擊能力的核潛艇和潛射核彈頭等戰略武器。在朝鮮半島和平進程長期陷入僵局且美國新一屆政府對朝政策尚不明朗之際,朝鮮爲何釋放這些敏感信息,這對朝美關係以及朝鮮半島局勢將會產生怎樣的影響,半島核問題將走向何方?

向美國新一屆政府傳遞壓力

金正恩強調的國防戰略任務,除了對內提振士氣、增強勞動黨的威信和凝聚力外,還有着明顯的國際政治考慮。在此次工作報告中,金正恩高度強調“人民羣衆第一主義政治”,決心“要爲解決人民吃穿住問題實現重大突破”,爲此需要探索一條朝鮮特色的自力更生之路。儘管金正恩強調靠自力更生來實現發展目標,但客觀上來看外在因素也是不能忽視的,因爲過去五年朝鮮之所以未能實現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的預期目標,一個很重要的外在因素是“美國等敵對勢力最惡劣的野蠻制裁封鎖”。因此未來五年裏,要實現勞動黨八大設定的發展目標,除了“國家性的自力更生、有計劃的自力更生、科學的自力更生”外,改善對美關係,緩解乃至解除制裁仍是非常關鍵的課題。

然而現實情況是:無核化協商長期僵局,朝美關係未見改善且前景仍然充滿變數。根據當前的觀察,美國拜登政府初期將會把主要的注意力放在國內治理上,朝鮮半島問題並未排入重要的工作日程。這種情況對於朝鮮來說非常不利,意味着在短期內難以緩解制裁,仍將要在困境中艱難地前行。根據以往朝美互動的歷史經驗來看,在美國國內政治變動之際,朝鮮往往選擇核、導試驗的方式向美國傳遞壓力,要求美國正視問題並積極面對朝鮮的關切。此次金正恩強調的國防戰略任務,也大體上出於這樣的思考脈絡,所不同的是先發出警告信息,觀察美國的反應之後,有可能再根據情況落實行動。

具體來看,金正恩強調的國防戰略任務集中在美國所重點關切的問題領域。首先釋放的信息是朝鮮已是一個“擁核國家”,未來還將進一步提升核武器應用能力,如核武器小型化和戰術應用等。特別是朝鮮將着力提升遠程核攻擊能力,即提升“精確打擊消滅一萬五千公里射程以內的任何戰略對象”的能力,這也是美國更爲關注的問題。金正恩這一表態的背後邏輯是“美國是朝鮮的主敵”,其對朝敵視政策正變本加厲,且“因美國和敵對勢力冒險的軍備擴充導致國際實力均衡遭到破壞”,因此朝鮮應按照“以強對強”的方式,繼續擴大核武能力。

朝美關係及半島“雙暫停”局面面臨嚴峻挑戰

總體來看,朝鮮半島仍維持2018年以來的“雙暫停”局面,這是過去幾年裏無核化協商的基礎,也是未來重啓無核化進程的必要前提。然而這一局面能否持續卻令人堪憂,如果朝美不能進行有效的互動,朝美關係以及半島局勢很有可能回到2018年之前的惡性循環之中。在半島局勢的諸多挑戰中,美國因素最爲重要。即將上任的拜登政府能否走出“戰略忍耐”非常關鍵。如果拜登政府繼續對朝“戰略忍耐”,朝鮮很可能會進一步落實其國防戰略任務,提升遠程攻擊能力,“雙暫停”的重要條件將隨之消失。不僅如此,在拜登政府強化同盟的政策基調下,重啓美韓聯合軍演的可能性增大,而這是被朝鮮視爲“敵對行動”的敏感問題,也是決定“雙暫停”局面能否維繫的又一重要條件。此外,高度強調民主和人權的拜登政府很可能會在這些領域對朝鮮施加壓力,而朝鮮將這種壓力視爲對自身主權的侵犯行爲,正如金正恩在報告中強調的那樣:“任何人都不可侵犯我國主權,不尊重我國主權就休想改善同我國的關係”。可以說人權問題仍將是挑戰未來朝美關係的重要因素。

朝鮮半島“雙暫停”局面是有關國家共同營造的,它能否維持下去不僅取決於朝美互動,也與相關國家間能否進行密切務實溝通有着較大關係。在朝美雙方信任赤字的情況下,半島問題相關國家間能否展開積極的協作十分重要,因爲這種協作有助於朝美保持必要的剋制,很大程度上利於局面的穩定。但從中美關係、朝韓關係等多個雙邊關係的現狀來看,這種密切溝通和務實協作的氛圍還遠未形成,這種狀態極其不利於對半島局勢的管控。

未來的無核化走向

如果美國不積極、務實地處理對朝關係,未來的朝美關係將進一步惡化,半島局勢會再度陷入危機頻髮狀態,半島無核化也將無從談起。要積極務實地處理對朝關係,推進半島無核化,至少要從解決朝鮮半島問題這一思路入手。首先要從制度上努力,結束朝鮮半島的停戰狀態。在此基礎上,分階段推進半島和平進程和無核化進程,與此同時,減少對朝“敵對行動”,改善對朝關係。

此外,應積極看待無核化問題。從當前金正恩的表態來看,朝鮮似乎已經失去了無核化意願,無核化前景渺茫,但也不是沒有一線機會,關鍵是能否爲這一線機會投入百分之百的努力。美國如此,相關國家亦如此。如果一直用懷疑的眼光看待這一問題,那就只能一次又一次錯過時機,讓時間空轉。

(來源: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