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日報綜合 艾仁
據BBC報道,因爲新冠病毒,澳大利亞與中國的關係目前並不愉快。許多人敦促澳大利亞減少對中國的經濟依賴,但這真的是一種選擇嗎?
其實,和中國的摩擦並非澳大利亞獨有,但和加拿大、日本、韓國等國不一樣,澳大利亞對中國的經濟依賴程度要高得多。
過去10年,中國一直是澳大利亞最大的貿易伙伴,目前澳大利亞對華出口額佔其總出口額的32.6%。該國向中國輸送了大量的鐵礦石、煤炭和天然氣,其教育、旅遊、農業、葡萄酒等其他行業也正依託中國市場蓬勃發展。
去年,澳大利亞生產了800多萬噸用於啤酒和豬飼料的“黃金谷物”,中國溢價購買了一半以上。
但經濟學家警告稱,像大麥一樣,這些東西並非澳大利亞獨有,因此很容易受政治局勢影響。這加劇了有關澳大利亞是否過於依賴中國,又是否該尋求其他貿易伙伴的辯論。
悉尼科技大學政治學家Lai Ha Chan表示,澳大利亞可以加強與亞洲鄰國的聯繫。該國總理斯科特·莫里森去年訪問越南,暗示了對越南作爲市場經濟新星的認可。他還曾計劃於今年1月初訪問印度,後因森林大火被擱置。
Lai Ha Chan認爲,越南和印度,再加上印度尼西亞、韓國及日本,都是澳大利亞潛在合作伙伴。
然而目前,這些國家並不都在澳大利亞前十名貿易伙伴之列,在很多情況下,也沒有現成的自貿協定。
澳大利亞前十大貿易伙伴排名
澳大利亞的經濟學家也對中國市場可以被輕易取代的說法持懷疑的態度。
印度因其市場潛力,經常被拿來與中國作比較。澳大利亞計劃,到2035年對印度的年出口額達到450億澳元(約合2200億元人民幣)。但去年,該國對中國的出口額就超過1600億澳元(約合7800億元人民幣)。
正如澳大利亞國立大學中國經濟專家Jane Golley所言,幾乎沒有其他選項能接近澳大利亞和中國的貿易數額。
此外,經濟學家還警告稱,澳洲政府試圖干預的做法,只會浪費金錢。
東亞問題專家Shiro Armstrong告訴BBC:“政府告誡企業不要(將產品)賣給中國人,或者在其他國家根本就不想買的情況下,向其他國家銷售更多產品,這有點奇怪。”
政策研究機構中國事務的Dirk van der Kley也表示,儘管澳大利亞企業,尤其是大學已經在試圖減輕對中國市場的依賴,但所做的改變也只是“邊緣性”的,因爲“在這裏,市場纔是最重要的。”
Golley教授表示,她對“遠離中國”的呼籲感到“沮喪”。在她看來,很多澳大利亞人根本沒有意識到“遠離中國”意味着什麼,也沒有想過這可能會導致“他們的孩子在未來失業”。
雖然與許多國家相比,澳大利亞經濟對出口(佔GDP的20%)的依賴程度要低得多,但這些出口收益直接流入本國的就業和福利領域,促使中國成爲了該國經濟繁榮的重要引擎。
澳大利亞政府前外交政策負責人Richard Maude指出,澳大利亞在糧食安全、能源和氣候變化方面與中國的合作至關重要。他預測,隨着中國中產階級年齡的增長,澳大利亞的其他市場也將大放光彩,特別是在醫療和護理等行業。
還有人指出,不應忽視在澳大利亞的中國移民。該國有中國血統的人多達120多萬。中國消費者繼續青睞澳大利亞教育和旅遊業,部分原因就在於此。
然而,政治層面上,中澳關係已經跌至低點。Golley教授呼籲澳大利亞政府幫助國內企業與中國企業來往。也有人認爲,澳大利亞針對中國的外交應該更加“圓滑”,比如和其他盟友一起批評中國,而不是獨自出擊。
然而,正如前外交官Maude所言,“圓滑”的外交就像包裝。不管包裝得多好,中國還是會對其中的實質內容進行反擊。
(來源:亞太日報APD News)